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因探寻 > 来对照一下你是哪一类胎记
来对照一下你是哪一类胎记
什么是“胎记”
“胎记”,是民间的俗称,在医学上称为“母斑”或“痣”,是由于皮肤组织发育时出现异常增生,而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异常的病症。
人为什么会长“胎记”
一、环境因素:孕妇饮用的水、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受到污染,都会有可能导致婴儿胎记出现。
二、孕期心情:孕妇孕期心情抑郁、急躁等,都会影响胎记发育,导致胎记出现。
三、外伤因素:患者皮肤受到外力撞击或者擦伤,都有可能出现胎记。
四、药物或疾病:孕妇孕期生病或者服用药物,会导致胎记发育异常,出现胎记。
“胎记”的种类
?青胎记(皮肤色素性疾病):太田痣、伊藤痣、褐青色痣、
获得性太田痣、褐色斑、咖啡斑、老年斑、贝壳痣、黄褐斑、雀斑、毛痣、脂溢性角化、雀斑样痣、口周黑子病、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炎症后色素沉着。
?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疾病:爆炸性纹身、外伤性纹身、皮肤纹饰、不良纹眼线、不良文眉(纹唇)。
?红胎记(皮肤血管性疾病):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淋巴血管瘤、血管角皮瘤、匍行性血管瘤、疣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老年性血管瘤、血管痣、红血丝。
?微生物侵袭性皮肤疾病:扁平疣、寻常疣。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汗孔角化症、毛囊角化、汗管瘤、酒渣鼻、睑黄疣、疣、皮赘、皮角、粟丘疹、皮脂腺痣、鸡眼。
?色素痣:皮内痣、交接痣、混合痣、蓝痣、幼年型黑痣。
了解青胎记(色素性皮肤病)
太田痣临床表现
是一种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性良性皮肤肿瘤。这个病是年首先由日本医生太田发现的,所以叫太田痣。
太田痣好发于眼眶周围、额头、颧骨位置、鼻翼两侧。一般发生在面部一侧,约有10%的患者双侧都有。太田痣根据发病部位和面积不同,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双侧型四种类型。根据年龄可分为:早发型(出生后数年内)、迟发型(青春期以后)。
伊藤痣
伊藤痣多发生于躯干及四肢部位,常见于肩胛部、锁骨上方及三角肌区,亦有称为肩峰三角肌褐青色痣。
日本人伊藤于年首先报告,故命名“伊藤痣(Itosnevus)”。
伊藤痣临床表现
在肩颈、锁骨上区及上臂等处的皮肤发生淡青、灰蓝、淡褐、深褐或蓝褐色斑疹或斑片,呈斑驳状。
一般斑片中央色深,边缘渐变淡,或中央为斑片,边缘为斑点,或整个病变为疏密不一的斑点,界限多不甚清晰。
偶尔病变的某些区域可略微隆起或有粟粒到绿豆大小的蓝黑色隆起物。
褐青色痣(获得性太田痣)
又称褐青色痣和颧骨母斑,之前被混为太田痣范围,年中国台北皮肤科医生首报,其临床表现为颧部散在的色素斑点,直径1~3mm,灰褐色、灰蓝色或深褐色,两侧对称分布,不累及上腭。
褐青色痣临床表现
多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6~40岁。主要病理特点为在颧部对称分布的直径1~5毫米左右黑灰色斑点,无任何自觉症状。
患者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该疾病需要和太田痣和雀斑区别。
咖啡斑
咖啡斑,又称咖啡牛奶斑,一般刚出生时即可发现,颜色为淡棕色至深棕色不等的斑块,颜色相同且均匀,深浅不受日晒的影响,大小数毫米至数十厘米不等,边界清晰,表面皮肤正常。
咖啡斑大小不一,圆形、卵圆形或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在出生时或出生稍后出现,并在整个儿童时期中数目增加。多见于躯干部,不会自行消退。
有人认为,90%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具有咖啡斑,若有6片直径大于1.5cm的咖啡斑,则患者常有神经纤维瘤病。
贝壳痣
医生Becker首次发现报道,所以贝壳痣也称Becker痣,也叫色素性毛表皮痣,贝壳痣症状体征:儿童时期开始,随年龄增长,经日晒后逐渐明显,为一不规则的斑状色素沉着。好发于肩、前胸或肩胛骨区域,但也可发生于前臂、腕、面颈等其它部位。
新发生的色素斑相互融合,可达手掌大小或更大,1~2年后出现粗毛,皮损随年龄逐渐发展,至成年后稳定不变。
黑毛痣
黑毛痣是色素痣的一种类型,由于形态大小不一又各有名称,如“斑痣”、“黑毛痣”、“兽皮样痣”、“巨痣”等。是由痣细胞在局部聚集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大部分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有关。
黑毛痣临床症状
黑毛痣常生长在脸部、额头、颈部、胸部、下肢等全身各部位,隆起皮肤或呈乳头状,局部发黑,表面粗糙不平,有的上面只有很少毛发,有的却很浓密,比一般的毛发粗黑。
对于长在身体易受摩擦或损伤部位的黑毛痣则更要小心,如果痣体迅速生长变大,颜色变浅或变黑发亮,局部刺痒、灼热或疼痛,表面脱毛、隐红可见到血丝,或有破溃结痂甚至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或者在大痣的周围出现一些卫星样的小痣等,都暗示痣有恶性变的倾向。
红胎记(皮肤血管性疾病)
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
鲜红斑痣多见于新生婴儿中,而且以女性患儿居多,是一种因为毛细血管异常发育引起的病变。初期仅仅是极小的红斑点,但是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瘤体的面积也开始慢慢凸显,逐渐增大,渐渐隆起于皮肤表面,颜色逐渐变成深红或者暗紫色等。
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
形如草莓得名,病变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概率较低。女性患儿是男性的3倍,血管瘤除发生于皮肤外,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一般不侵犯骨组织。
草莓状血管瘤临床表现
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颜色鲜红或暗红,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似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可见于任何部位。多见单发,也可多发。
草莓状血管瘤临床诊断
?多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出现,初发如针头至黄豆大,逐渐增大,进入增长期,到1岁左右缓慢进入退化期,多数患儿5岁左右退化。
?暗红或鲜红色隆起,质软,压之退色,无自觉症状。
?好发于面部,亦可见于颈、胸、背等部位。
海绵状血管瘤
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见紫色、紫红色等异常颜色表现出来,表面可见屈曲盘张的血管和隆起的包块,而位置比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表面只能见到隆起的包块。
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
?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口底。肿瘤长大时可引起颜面、唇、舌畸形和功能障碍,继发感染可引起疼痛、肿胀,表面溃疡,并有出血危险。
?位置较深则皮肤、粘膜颜色正常,位置表浅则呈蓝色或紫色。
?肿瘤边界不清,按压时柔软,且可压缩,放手后又恢复。
海绵状血管瘤危害
?海绵状血管瘤不会自己消退,只会不限制的生长,在头面部影响美观,引起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会引起占位性病变,压迫神经、肌腱、其他组织器官等,引起疼痛、畸形等并发症。
?海绵状血管瘤长在四肢,容易引起患肢肿胀、畸形、甚至侵犯关节,引起功能障碍等后天残疾。
混合型血管瘤临床表现
?初发时,会在患者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在婴儿出生后瘤体会迅速生长,不断向周围以及深层的皮肤组织扩大,持续十个月左右,生长的速度就会逐渐慢下来。
?混合型血管瘤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呈紫红色,很容易溃疡、出血、感染,如果肿瘤慢慢变大破坏患者正常组织,会导致患者的眼睛、鼻子以及耳等被瘤体覆盖。
混合型血管瘤危害
?混合型血管瘤迅速生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
?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瘢痕形成。
?混合型血管瘤增大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继发性问题,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因而出现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的功能障碍。
?混合型血管瘤在婴儿出生后生长迅速,不断增长扩展,向周围皮肤及深部组织侵犯,严重者会引起血管瘤小板减少综合症,危及生命。
蔓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较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少见,约占血管瘤1.5%。它是包含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多数是单发性小动脉和小静脉瘘形成的血管瘤。常见于头面部和肢端(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与四肢广泛性动静脉瘘有所不同。
?头面部皮下蔓状血管瘤多见于颈部颊部。可见到一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肿物,皮肤有时潮红,皮下隐约可见纡回弯曲的血管搏动和蠕动。触之可感到有振颤,并可触摸到条索状质软扩大的血管及搏动,局部温度增高,压迫时肿物可缩小,压紧时搏动可消失,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局限于四肢末端的蔓状血管瘤,可在手指(足趾)或手掌(脚底)见到不规则的几个连接在一起的柔软肿块,皮肤可呈紫灰色,触之有振颤搏动感。
蔓状血管瘤临床表现
?多见于成年人,幼儿少见。
?肿瘤高起呈念珠状,表面皮肤温度较正常皮肤要高,若在近心端压迫供血支,则肿瘤的搏动和杂音消失。
?肿瘤高起呈串珠状,表面温度较高。
?扪诊有搏动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压闭供血动脉则搏动及杂音消失。
蔓状血管瘤的危害
?蔓状血管瘤可有疼痛,因为皮下神经可与血管瘤相互缠绕,血管瘤搏动时牵拉神经引起。
?蔓状血管瘤侵犯皮肤可发生局部溃疡,经常出血感染,溃疡长期不愈合。
?蔓状血管瘤长在四肢可引起畸形,特别是手术部位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学习、生活。
?婴儿头皮下的蔓状血管路往往发展很快,可侵犯破坏颅骨外板障静脉,并可与颅骨内静脉连接。
淋巴血管瘤
淋巴血管瘤是由扩张的及内皮细胞增生的淋巴管和结缔组织所共同构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内含淋巴液、淋巴细胞或混有血液。按照构成组织的淋巴管腔隙有大小不同,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状淋巴管瘤。
淋巴血管瘤的临床症状
海绵状淋巴血管瘤是淋巴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很小,但也可很大,甚至侵及一个肢体。病损为境界不清,海绵状皮下组织肿块或弥漫性肿胀,质软,硬度如脂肪瘤。除非伴有血管瘤,一般表面无颜色改变。这种淋巴血管瘤的症状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并向深处组织发展。
淋巴血管瘤的危害
?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可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肿瘤与表面增厚的皮肤界限不清楚,增加治疗难度。
?破坏容貌:位于面颊部的淋巴血管瘤,可使小儿容貌遭到严重破坏。比如生长在唇部可引起巨唇,生长在舌部可引起巨舌,影响说话和进食。
?致残:淋巴血管瘤位于四肢者,可使四肢畸形、跛行甚至残废。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