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名医在线宋鑫痣色素斑也许是癌中之王黑
名医在线宋鑫痣色素斑也许是癌中之王黑
本栏目由《云南医》杂志社独家支持
第15期
小编语:对于黑色素瘤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才是挽救生命、争取预后好的关键,只要大家重视起来,多普及黑色素瘤知识,就能把这种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凶险的疾病所造成的健康危害降至最低。
福利专区:
①本期文章后留言黑色素瘤相关问题,专家进行专业解答
②下期名医是谁?本期预告让您早知道
本期内容:黑色素瘤,早发现可治愈
专家:昆明医院肿瘤化疗和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博导宋鑫
专家介绍:
宋鑫,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学博士,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临床肿瘤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昆明医院肿瘤化疗和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现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医德标兵、云岭名医、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委直接联系专家,获评第一届云南省医师奖和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奖章,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医院肿瘤化疗与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为国家肿瘤学临床重点专科,首批获批国家卫计委“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擅长于肺癌、恶性黑色素瘤、肾癌、鼻咽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结直肠癌、骨肉瘤、淋巴瘤等全身恶性肿瘤的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为“云南省高校黑色素瘤重点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云南省区域高发肿瘤综合治疗创新团队”负责人。参与制定卫计委《常见肿瘤营养临床诊疗路径》,参与编写国家《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年版)》、《中国肾癌诊治指南(、、年版)》,主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肿瘤学名词术语》,获肺癌临床诊治国家发明专利9项、黑色素瘤临床诊治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多项全球及国家肺癌、黑色素瘤临床试验,规范我国肺癌、黑色素瘤、肾癌临床诊治。
参与“恩度联合达卡巴嗪与安慰剂联合达卡巴嗪一线治疗进展期黑色素瘤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获CSCO-诺华临床肿瘤学研究杰出成就奖。
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子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等;主持国家临床试验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AmericanJournalofPath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在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方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开展NK、TIL、CAR-T、CIK、DC等细胞治疗两万余例,为北京、广州、上海等培养细胞治疗相关人员10余人;牵头开展多项国家多中心临床试验;参与国家卫计委细胞治疗规范制定,是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细胞免疫治疗评估》特邀专家,为细胞治疗规范提供政策指导。
更为重要的是,将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与化疗、放疗相结合,形成了肿瘤内科特色亮点,使肺癌、黑色素瘤、肾癌、骨肉瘤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取得显著疗效,大大延长生存期,较好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坐诊时间:每周一上午08:00——12:00,下午14:00——18:00
坐诊地点:昆明医院门诊楼2楼53诊室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门诊
问:怎么区分我身上长的是痣还是黑色素瘤?
宋鑫:
普通痣一般直径小于5mm,
平坦或略突出于皮面,
边界清楚、对称,
颜色为棕色或肉棕色。
当原有的痣大小、
形状、
颜色、
质地发生改变时,或者有以下情况时需要引起重视:
先天性巨痣。
可占据体表很大面积的皮肤。
这种痣有5-10%可能会发展成为黑色素瘤,发病形式可能是局部发生恶变。因为痣太大太深,手法高明的外科医生也难以切除。
巨痣患者需要接受专家指导并终生随访,还包括心理支持治疗。
国内目前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约为1/10万,大部分的普通痣一般是不会发展成黑色素瘤的。
发育异常痣。
大多数人的色素痣都较小而圆,但15%“外形怪异”的痣,被称为不典型增生痣。它们不同于普通痣,因为它们更大,直径至少5mm,平坦或像一个单面煎过的鸡蛋(周围平坦中间隆起)。
它们通常呈多种颜色,如褐色甚至粉红色,而且边界往往模糊、不规则,但位于人体很少接触阳光的部位,如臀部或女性的胸部。
如果你有几个“发育异常痣”或多个普通痣,就意味着你这一生中某个时期患黑色素瘤的危险性是那些仅有少量普通痣或没有“发育异常痣”的人的2-10倍。
多发痣(超过50个)。
痣越多患黑色素瘤的可能就越大。古书曾有记载说刘备股有70余颗痣,异于常人,如果按目前的观点看,刘备其实是患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四肢末端的痣。
由于中国黑色素瘤50%的发病部位都位于四肢末端,
如足底、
甲下、
手掌、
足跟等位置,因此这些部位新发痣或正在变化的痣,需要引起高度注意。
消化道、生殖泌尿道的痣或色素沉着。
中国黑色素瘤约20%来源于粘膜,
如口腔、
鼻腔、
牙龈、
肛周、
会阴部、
阴茎等处,故这些部位的痣也应定期观察或随访。
长期暴露于日光下的痣。
紫外线是痣发展为黑色素瘤的重要诱因,故日光暴露部位,譬如头颈部、小腿、前臂等处的防晒十分重要。
问:到底什么是黑色素瘤呢?
宋鑫: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是一种生长失控的黑色素细胞,有转移的倾向,且危及生命。由于多数起源于皮肤的痣、胎记或色素斑,因此常常归属于皮肤肿瘤。与皮肤肿瘤的另外两种——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不同,后两种起源于表皮的角质细胞,并且可以被强烈的日光所诱发,但极少威胁生命。
问:黑色素瘤可以治疗吗?
宋鑫:黑色素瘤能适应生长环境,从表皮向真皮渗透生长。一旦黑色素瘤进入真皮,它就可以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因此,如果黑色素瘤到达真皮并且繁殖,它的细胞就可以到达身体的其它任何部位。但是黑色素瘤并非一开始就是高度恶性的。换句话说,早发现早治疗(手术)就可以完全阻止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95%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可获得治愈。
问:黑色素瘤有哪些类型?
宋鑫:旧的黑色素瘤分类法的依据比较混乱,比如白种人中最常见的浅表扩散型和结节型,是按着瘤体是否突出皮肤来定义的,不突出皮肤的叫浅表扩散型,突出皮肤形成结节的称为结节型;
而肢端雀斑痣样黑色素瘤是按生长部分来定义的,指原发于四肢末端的黑色素瘤。这种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没有指导意义。
新的黑色素瘤分类法是以部位作为分类依据的,对于病因、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新分类法分为肢端黑色素瘤、
粘膜黑色素瘤、
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
非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四型。
肢端黑色素瘤顾名思义位于四肢末端,
好发于手掌、
足跟、
指(趾)下、
甲床,
是亚洲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到50%;
粘膜黑色素瘤起源于口鼻腔、
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等粘膜,由于发病隐蔽,且粘膜血供比皮肤更为丰富,因此粘膜黑色素瘤发现晚,且更容易出现远处转移,是亚洲人第二大类型,约占20%;
而在白种人中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非常少见,总共仅占5%左右;
慢性阳光损伤型则是白种人最常见的类型了,是由于接受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导致的,主要起源于经常暴露于阳光下的皮肤,
如头颈部、
前臂、
下肢等部位;
非慢性阳光损伤型则是白种人的第二大发病类型,主要位于躯干部皮肤或者不经常接受日光照射的部位。还有一种少见的眼底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其处理一般与粘膜黑色素瘤相同。
从新的分型可以看出,亚洲人和白种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类型和病因不同。其原因可能更多在于内在的遗传因素、人种和基因表型决定的。
问:什么是痣?痣会恶变吗?
宋鑫:痣是一种皮肤的良性肿瘤,是由成簇的黑色素细胞及其周围组织组成的。
可以呈粉红色、
黄褐色、
褐色或者接近于正常肤色。
痣的外观扁平或凸出于皮肤表面,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多为棕色或肉棕色,一般小于5mm,我们称之为普通痣。
根据痣在皮肤中的生长部位,分为交界痣、
混合痣、
皮内痣。
交界痣位于表皮的基底部,皮内痣完全位于真皮层内,混合痣则是两者兼顾。黑色素瘤往往由交界痣或混合痣恶变而来,皮内痣一般不发生恶变。
痣还分为先天痣或后天痣(多在40岁以前出现),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痣的多少。每个人大约有10-40颗痣。许多孩子在出生时没有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并在老年逐渐消退。痣被切除后很少在原位重新生长。
问:痣的形成与日晒有关系吗?
宋鑫:大部分痣的形成是对日晒的一种反应。痣可以保护其中被日光灼伤的黑色素细胞,就像一把深色的小遮阳伞,保护皮肤免受阳光的进一步刺激。
痣通常在幼年时出现,呈扁平的褐色至深棕色的小点,约针尖大小。它可能会慢慢地长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平坦或稍隆起,一般比标准的铅笔直径要小。在发育过程中痣的颜色可能变浅,那些隆起的痣常常变平并在晚年最终消失。
有的痣跟日晒毫无关系!
1%的儿童出生时就有痣,通常为褐色至深棕色,平坦或稍微隆起,直径可能超过1cm。这种痣往往随着人的生长而长大,并长出毛发。尽管有的医生介绍说可以切除这些较为普通的先天性痣来预防黑色素瘤,但事实上它们发展为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极小。
当然,父母和孩子可能因为美观原因而切除这些痣,或者终生定期(每月)观察这些先天性痣,密切注意其颜色变化和质地改变(例如厚度增加)。刮掉痣上的毛发是安全的,用化妆品来遮暇也无害处。
问:痣会恶变吗?身体出现哪些征兆是提示我们痣正在恶变?
宋鑫:前面已经介绍了正常的痣很小,表现为皮肤上平整或圆拱形的黑点或凸起;发育异常的痣则较大,外观异常,是恶性黑色素瘤的一种危险信号。早期黑色素瘤常常是不规则的,炎性或水平生长的扁平样痣。
如果痣发生变医院就诊,为了便于记忆和认识这些变化,专家们总结出了ABCDE法则如下:
A:Asymmetry非对称:痣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Borderirregularity边缘不规则: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轮廓。
C:ColorVariation颜色改变:正常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具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D:Diameter直径:痣的直径5-6mm或在短期内明显长大时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要留心直径5mm的痣。任何直径大于1cm的痣都需要进行活检评估。
E:Elevation隆起: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任何一处色素沉着病变如果有迅速抬起或表面不平,应当立即做检查。
问:哪些人容易患上黑色素瘤?
宋鑫:有研究表明,具有某些特定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黑色素瘤。危险因素就是使人患病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因素。具有如下特征的人容易患黑色素瘤:
皮肤类型
一般肤色白皙的人比肤色深的人更易发生黑色素瘤,前者容易被晒伤或长斑(尤其是红头发或金发碧眼)。
白种人患黑色素瘤的机率远远高于黑种人,可能与浅颜色皮肤更易被日光晒伤有关。
容易长雀斑的人患黑色素瘤的风险较普通人高两倍。
有的人皮肤非常敏感,在阳光下曝露很短的时间,皮肤也会发红。这种人的头发一般为红色或金色,皮肤呈瓷白色(但也有可能是深色头发和白皙皮肤)。这种皮肤属于1型,是最容易发生黑色素瘤的(具体皮肤类型见本节末的小贴士)。
黑色素瘤或皮肤癌病史
患过黑色素瘤的人很容易再患,有些人甚至会发生两处以上的黑色素瘤。患过一种或多种常见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或鳞癌)的人发生黑色素瘤的危险也大大增加。
黑色素瘤家族史
黑色素瘤可以呈家族性发病,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属患有该病,那么患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约10%的黑色素瘤患者有亲人患有该病。当有家人患有黑色素瘤的时候,其医院行定期检查。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患黑色素瘤,如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或艾滋病患者
严重的日光晒伤史
如果幼年时期皮肤曾经被日光严重晒伤甚至起水泡,那么患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成年后被晒伤同样也增加黑色素瘤的患病风险。
因此建议父母要保护孩子不要暴晒!不要暴晒!不要暴晒!
紫外线照射
专家们认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上升和人们接触日光的时间明显增加有关。例如,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黑色素瘤患者比明尼苏达州多,因为那儿的紫外线更强烈。太阳紫外线照射导致皮肤提前老化和损伤,进而可以引起黑色素瘤。像太阳灯和制革车间发出的这种人工紫外线同样能造成皮肤损伤,并使患黑色素瘤的危险性增加。所以医生建议人们减少紫外线的接触量,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
不恰当处理
不恰当地处理痣会明显增加患病风险,
如激光、
电烤、
冷冻、
盐腌、
切割、
局部切除、
针挑、
刺破、
绳勒等。
我国黑色素瘤患者发病多与此相关。不恰当的处理会刺激黑色素瘤细胞恶变,或使处于皮肤浅层的黑色素瘤细胞浸润到皮肤深层,进入到皮肤深层的淋巴管和血管,从而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一旦怀疑“痦子”可能恶变,医院就诊后再处理,千万不要盲目治疗。
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黑色素瘤?
宋鑫:首先,预防黑色素瘤要从皮肤的自我检查做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