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12年前的性侵犯要出狱了儿童性侵当热搜
12年前的性侵犯要出狱了儿童性侵当热搜
文
看见心理
你知道吗?电影《素媛》里性侵犯的原型人物赵斗顺,即将在本周出狱。这个令人震惊的案件发生在年,至今已经1年过去了。8岁的女孩娜英(化名),在独自出门上学的途中,遭到了恶魔赵斗顺的暴力性侵。骨盆骨折、肛门和性器官80%损坏、肠道受损、终身不育……娜英的遭遇被拍成电影《素媛》,有人至今仍不敢看它。这个案件,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在于刺眼的四个字:儿童,性侵。近年来,儿童性侵,常常成为热点,引发热议。可惜的是,热议往往聚焦于对性侵犯的恐惧和愤恨;当热度退去,激烈的情绪恢复平静,我们对性侵犯的警惕也跟着卸下;直到下一个悲剧发生。今天这篇文,想和大家一起全面地看见关于儿童性侵的「真相」,并且去了解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减少悲剧的发生与伤害。来看今天的文章??????1.家长对儿童性侵4个致命的误解.儿童性侵者常用但隐秘的4种操纵手段;3.如何防范儿童性侵?普通人可以做的5件事。(文章很长,建议收藏!)01对儿童性侵犯的4个误解对儿童性侵犯的误解,有可能会阻碍我们用理智的方式保护孩子,甚至将孩子推入深渊。误解1:性侵犯等同于身体性侵犯?事实是:性侵犯是一种与性相关的对暴力行为,因此即使是没有涉及身体触碰的性侵犯,也会对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我们在理解性侵犯时,常常会认为只有身体接触了,才叫性侵。但在世界卫生组织(WTO)以及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与机构都一致认为,儿童性侵犯,并不一定完全都是身体上的侵犯。龙迪在《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后简称《指南》)一书中归纳到,性侵犯也包括「非身体的侵犯」:例如向儿童传播淫秽物品、在儿童面前裸露自己的生殖器官、诱导儿童自慰、偷窥儿童洗澡、拍摄儿童具有性暗示的照片等等。随着社交软件的使用者日益年轻化,我们不难想象,即便没有在现实中见面,互联网也有可能成为性侵犯的重要场所。例如在震惊全球的「韩国N号房」事件中,犯罪者正是通过网络对少女进行恐吓与威逼利诱,迫使她们发布各种具有性暗示的照片与视频。其实,也正因为我们“性侵犯=身体性侵犯”的误解,当孩子身体没有出现明显异常时,成年人往往有可能忽视性侵犯对孩子的伤害,甚至误以为孩子撒谎,从而未能及时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保护。误解:杜绝了性冲动,就杜绝了性侵犯?事实是:实施性侵犯的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性冲动,而是还包含侵犯者对侵犯行为的错误认知及其不健全的心理能力。在网络讨论中,对于儿童性侵犯,我们不难听到“化学阉割”的建议。强调“阉割”,兴许是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性冲动,就不会有性侵犯”。然而,这很有可能会让我们忽视性侵犯背后更复杂的原因,无法做出有效的预防。研究者Neutze在01年对名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恋童癖”的儿童性侵犯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他们来说,侵犯儿童的主要因素包括:a.性偏好上:会对儿童产生性冲动b.认知上:对性侵的容忍c.心理困难: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存在社交与情感的缺陷美国前体操队队医拉里·纳萨尔,就无法控制自己对未成年少女的性冲动。他在数十年间对上百名体操队少女进行了性侵犯。即便事件最后被披露,案件中所有女性都一同站出来指控他,他也依旧不认为自己犯下了错误,甚至对受害者表达指责。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除此之外,一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则如同ta的行为开关。对儿童产生性冲动的人,如果能有一定的心理自制力,似乎还有救。但如果ta在心理上无法控制性冲动、情感冷漠、拥有着暴力倾向,性侵犯行为的开关将如同失灵一般被打开,对社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如果没有解决除了性冲动之外的问题,我们阉割掉的仅仅是器官,却永远无法消灭性侵的本质——暴力。误解3:性侵犯只发生在女孩身上。事实是: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侵犯。儿童的任何个人特征,不论是性别、性格还是身体特征,都不应当成为被伤害的理由。龙迪指出:得出“儿童的个人特征是主要受害风险因素”的结论,就是极其不恰当的“责备受害者”专业话语。身为女性的性别、内向的性格、早熟的身体,常被误认为是女童被性侵的原因。但如果有人认为“被伤害都是有原因的”,这无异于默许了“在某种时候,侵犯一个人是合理的”,不但给了侵犯者侵犯的理由,还让受侵犯者陷入自责与自我厌弃。另外,在这个性别刻板印象依旧严重的时代下,难免会忽略受到性侵犯的男童们。但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范围内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岁之前受到过性侵犯。对这部分男孩来说,他们会感受到更大的矛盾与羞辱感。因为在传统的性别规则中,男性更应该是主动的、有力量的。这种观念与受侵犯的事实会为男孩带来巨大的心理冲突。这不但不利于男孩们揭露事件、寻求支援;在外界眼中,他们的感受更容易被忽略,甚至有可能通过戏谑、嘲笑、性别羞辱的方式被对待。而这将会让男性受害者陷入更深的混乱感。误解4:性侵犯者都是男人、陌生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事实是:侵犯者有可能是任何人,包括人们认为值得信任的熟人。有许多的儿童性侵犯者,甚至是人们印象中最不可能伤害孩子的人。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拉里·纳萨尔的性侵行为之所以历经多年却没有被披露,极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在队员的父母,甚至受侵犯的女孩们的心里,都是极其善良的存在。几乎没有人会真正怀疑他,相反,那些指出他行为有问题的女孩还遭到了成年人的批评与指责。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性侵犯者是儿童认识、熟悉或信任的人,甚至就是儿童的家人。另外,龙迪在《指南》中提醒我们:女性强制儿童卷入的任何性活动,也是性侵犯。因为将女性默认为照顾者的性别刻板印象,使得由女性施加的性侵犯显得更合法、合理,人们也降低了对女性的警惕性。由此可见,性侵犯者有可能是任何人,如果我们总认为性侵犯者有固定的模样,不但会为我们防范儿童性侵犯带来困难,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孩子在表达自己受到熟人的伤害时,孩子们可能会遇到家长的怀疑,反而陷入无助和绝望。0性侵者的4种操纵手段可见,如果无法排除这些关于性侵犯的误解,我们很容易在识别以及防范性侵犯者时出现疏忽。在拨开了儿童性侵犯的迷雾后,我们试着来看看,儿童性侵犯者会用哪4种手段来操纵儿童,以此来达到他们的性侵目的。1)获取信任:突破心理边界为了接近儿童,侵犯者的第一步是获得儿童和家长的信任。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他们有可能会利用自己和儿童、家长的关系,以善良、老实、热心的姿态给儿童提供特殊的照顾,让儿童感觉自己被照顾、受关照。并且有可能会以自己的善良面混淆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ta的感知,让家长不轻易怀疑自己。)触摸:破坏身体界限在获取儿童和成年人的信任后,侵犯者有可能会经常当着家长的面,以某种符合情理的理由破坏孩子的身体界限。这是为了让孩子误以为“爸爸妈妈都觉得这样没问题呀”,进而混淆孩子的认知,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可以被侵犯者随意触碰的。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在美国体操队的性侵案件中,拉里·纳萨尔会在女孩们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对她们进行隐私部位的触碰。在这些过程中,他一步一步地瓦解了女孩们的身体界限,即便女孩们感觉到不对劲,也无法坚定地拒绝眼前发生的一切。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这种身体界限的突破,在中国家庭生活中,常呈现为熟人朋友对孩子的亲昵动作,可能是摸摸头、捏捏脸。但当孩子表现出不适时,如果家长未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围,很有可能就成为了孩子身体界限被突破的第一步。3)孤立隔离侵犯者常常会制造各种机会,把儿童和其他人隔离开来,留下自己与儿童单独相处。例如单独邀请儿童玩游戏、补课、聊天、利用玩具美食等诱惑孩子离开受保护的安全区域。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李国华正是利用自己作为老师的职务之便,对思琪进行了空间上的人际隔离。除了空间上的隔离,还有可能,侵犯者会让受侵犯者和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因而难以向外求助。例如对受侵犯者偏心、挑起受侵犯者与别人之间的矛盾等等。4)利用儿童天性侵犯者擅长利用人性:一方面借儿童的情绪实施侵犯;另一方面也借此让儿童放弃求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天生就会对“性”感到好奇。对缺乏正面且科学的性教育的孩子来说,“性”更是富有神秘色彩。性侵犯者可能会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进行性侵犯,进而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不过是在陪你玩”。例如他们会和孩子们讲与性相关的低俗笑话,引诱他们一起玩性游戏,观看色情制品,甚至做出更多侵犯行为。除此之外,他们不但会诱使孩子对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依赖,借此让孩子持续地与自己接触,还会利用孩子的内疚、自责、羞耻、恐惧,告诉孩子不应当将自己的行为暴露给外界。甚至一旦孩子产生了自责感,就会以“这不过是在惩罚坏小孩”为理由对儿童实施侵犯。还很有可能威胁儿童,让儿童相信:如果暴露了事件,身边的人会受伤;或者暴露事件不但会让周围人看不起自己,甚至不会有人相信。03如何防范性侵?做到这5件事除了努力消除对性侵犯的误解,细心识别性侵者的操控手段,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结合龙迪的《指南》,我们还归纳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大家更有效、全面地保护儿童的权益。毕竟,创造出一个足够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我们成年人的责任,仅仅教孩子一句“不能摸”是远远不够的。1)在日常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信任、支持孩子父权制的社会氛围有可能促使成年人使用强势、自上而下的权威形象与孩子进行对话,在这种沟通环境中:a.孩子容易感到无助,进而让动机不良者趁虚而入;b.孩子很难感觉到自己被接纳,不但日常中鲜少与成年人进行沟通,当事件发生时,可能会降低其披露事实的意愿。因此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孩子感觉到和照顾者沟通的流畅性、被接纳感,是我们贴近儿童生活的第一步,也是保护孩子安全的心理基础,更是不幸发生时,孩子安全感、自愈力的来源之一。)帮助孩子建立身体意识和身体边界感告知孩子“别人不准摸”的部位不仅仅局限在隐私部位,身体的任意部位在被触碰到后如果感觉到不舒服,都有权拒绝对方,并且事后告知家长。一些反面例子是:身边的熟人喜欢摸孩子的头,孩子不喜欢,但是家长却会说“阿姨/叔叔摸你的头是因为喜欢你”。这种逻辑在向孩子传递“被人喜欢很重要”、“只要别人喜欢自己,就有可能会为自己带来不舒服”的观念,并不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身体界限。另外,我们总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总是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吃亏”,却很有可能忽略“危墙”是如何形成的。因此,也需要帮助孩子们意识到尊重他人身体边界、他人感受的重要性。帮助孩子识别他人表达不舒服的信号,并且能够停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越界。3)敏感觉察孩子的变化与呼吁“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同,我们更提倡成年人主动承担起保护责任:对孩子身边的人保持较高的觉察度,与此同时,也对孩子的变化和情绪保持敏锐。a.注意孩子是否说出了ta过去从未表达过的与“性”相关的词汇,询问其缘由;b.当孩子突然表现出对某个人/某个地方的过度回避时,应当及时跟进孩子的生活状况,有技巧地询问孩子对对方的感受,是否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件。c.觉察孩子身上是否出现了异样。例如走路、坐下、躺下的姿势发生改变或有困难,身上有伤口,衣服出现血迹等。4)让每个人都接受更好的性教育足够好的性教育能够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性知识,帮助孩子对“性”祛魅,让孩子拥有建立基本的判断能力判断自己的处境并及时求助。除此之外,当每个人都能对“性”与“欲望”获得更健康的认知以及处理方式时,性侵犯的发生率才能够被有效降低。好消息是,就在前天(10月17日),性教育正式被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内容。“性教育”能够正式替代以往法律中的“防性侵教育”,意味着要保护我们的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教育需要。真正能够触达问题根源的,是积极全面的性教育。微博:北师大儿童性教育5)反思自我,改善社会氛围在心理学中,我们常常会说,一个人的认知和态度,往往会影响ta的决策和行为。如果我们对儿童性侵害未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很有可能,在保护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纰漏与疏忽。美国人类学家Winker在遭受性侵后写了一本自述,名字叫《强暴是社会性谋杀》。当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无法在这个事情上达成共识,或者都对性侵犯的共识产生偏差时,也就难以聚集力量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的孩子创造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所以,减少儿童性侵犯,不但需要政策上的加持,也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观念的转变。a.拒绝受害者有罪论减少对受侵犯方的指责与羞辱,将焦点重置在对性侵犯者的动机与行为上,谴责侵犯者,而非因为受害者的不完美而忽略对侵犯者的谴责。b.拒绝父权文化父权文化中,弱肉强食是真理,一切的权威都必然被掌握在更年长、更有资源、看起来更强大的人手上。当人们笃定地拥护这一套父权逻辑时,就更容易维护位高权重者的利益,模糊事件的焦点与真相。c.坚定内心的声音,珍惜发声的机会我们的情绪似乎很容易随着的网络论战起伏,好像这是赌博或猜谜语:每每出现似是而非的“反转”时,只要与自己相信的事实稍有出入,就感觉“被打脸”,决定未来“再也不发声了”。但不论如何,面对性侵犯,我们仍要严肃且坚决地说“不”。借用伊藤诗织在《黑箱》所说的话:若始终保持缄默,它所姑息的恶果,就会如照镜子一样,反映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中,反映在我们孩子的人生中。台湾清华大学社会所的蔡宜文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同样,消除性暴力,也需要由整个社会一起完成。不必担心个人的努力是否过于微弱,因为你一定不是唯一一个希望消除性暴力的人。共勉。?读者福利?限时3天
向你推荐看见心理免费测评
测测你的抑郁抵抗力
??
文:嫩滑田鸡/责编:陈沉沉/值班编辑:苏小菲本文首发。累了,就来看见心理。这里是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的心理平台,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References:[1]Barth,J.,Bermetz,L.,Heim,E.,Trelle,S.,Tonia,T.().Thecurrentprevalenceofchildsexualabuseworldwid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PublicHealth,58,—.
[]Finkelhor,D.().Childhoodvictimization(PP.56,59).OxfordUniversityPress.
[3]Finkelhor,D.().Theinternationalepidemiologyofchildsexualabuse.ChildAbuse[4]Neglect,18,—.doi:10./5-(94)-4.
[4]Neutze,J.,Grundmann,D.,Scherner,G.,Beier,K.M.(01).Undetectedanddetectedchildsexualabuseandchildpornographyoffenders.InternationalJournalofLawandPsychiatry,35,—.
[5]Shannon,D.().OnlinesexualgroominginSweden–onlineandofflinesexoffensesagainstchildrenasdescribedinSwedishpolicedata.JournalofScandinavianStudiesinCriminologyandCrimePrevention,9,—.
[6]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0.
[7]龙迪.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11:P74-P.
[8]伊藤诗织.黑箱:日本之耻.匡匡.中信出版集团..04.
[9]中华社会求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
[10]电影:嘉年华.
[11]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