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愿这个世界不再有ldquo肿瘤日
愿这个世界不再有ldquo肿瘤日
每年的4月17日是世界肿瘤日,国家癌症中心目前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肺癌、胃癌、肝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的恶性肿瘤。
1
肺癌偏爱国人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上显示,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万,其中,位居发病率与死亡率第一位的均为肺癌。预计到年,我国肺癌患者总数将达到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为什么肺癌如此偏爱中国人?
一方面与中式烹饪有关,长期置身油烟的环境中,不仅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还会诱发哮喘、炎症,增加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女性受烹饪油烟的影响就更大。另一方面是吸烟以及二手烟的危害严重。目前中国有3亿烟民,每天至少一次暴露于二手烟的人有7.4亿,大概吸入了全世界2/3以上的二手烟。而中国每年死于二手烟导致疾病的人超过10万,相当于从地图上抹去了一个小城市。八种症状当心是肺癌
持续的咳嗽:大多数肺癌患者会有咳嗽症状,有时还带血。若干咳持续一个月以上,需要做细致检查来排查肺癌。
慢性感染:如果反复生病,而且每次生病都与肺部直接相关,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迹象。
体重减轻:与其他癌症一样,晚期肿瘤会让蛋白质告诉身体减轻体重。
骨骼疼痛:如果肺癌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你会感觉到骨骼或关节深处的疼痛。后背和臀部是最常见的疼痛区域。
脖颈和面部肿胀:如果肺部肿瘤开始压迫上腔静脉,患者的脖颈和面部会出现肿胀,双臂和上胸腔也会受到影响。
非常强烈的疲劳感:患者会感觉累得只想睡觉,但大量的休息没有任何帮助。
肌肉无力:肺癌会同时影响到器官和肌肉,最先受到影响的肌肉部位就是髋部,患者会感觉从椅子上站起来都很费劲。此外,肩膀、臂部和腿部肌肉力量虚弱也是典型的症状。
钙含量升高:尽管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定钙含量升高,但应注意到伴随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尿频、过度口渴、便秘、恶心、腹痛和头晕等。
2
肝癌早期难以发现
肝癌总的病程有大约两年半的时间,其中有两年时间都可能没有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一般就只有半年的存活时间了。
肝癌最爱找六类人
慢性肝炎患者: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长期慢性肝炎是肝癌的首发病因。
有肝癌家族史者:研究表明,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某些遗传缺陷会导致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长期嗜酒者:饮酒会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诱发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最终转化为肝癌。
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群:我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这些地区居民食用的粮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而黄曲霉毒素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饮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水。
长期高脂饮食者:大量食用高脂肪食品会使肝脏负担加重,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造成重度脂肪肝,容易发展成肝癌。
以上6类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捕捉胃癌的“蛛丝马迹”
胃癌是一种“沉默”的疾病,其早期表现无特异性,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出现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相似的症状。出现以下症状的人医院检查,以捕捉胃癌的“蛛丝马迹”。
上腹不适和疼痛:这是胃癌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刚开始的时候表现为上腹不适、胀满、中上腹隐痛,无规律。随病情进展,疼痛转为持续性。
饱胀、恶心、呕吐:胃癌早期可能仅有食后饱胀及轻度恶心感,可能是由于肿瘤导致的不全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有贲门病灶的患者会导致进食不畅。
出血和黑便:肿瘤发生糜烂破溃时会有消化道出血。这种症状的发生率约为30%,少量出血时仅有粪便隐血阳性;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黑便,甚至呕血。
其他如出现大便发黑(大便隐血检查阳性人群),或者胃溃疡的患者出现疼痛规律消失,转为持续性疼痛的,老胃病患者出现明显体重下降、贫血的也最好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4
乳腺癌的5大典型症状
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
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腋窝淋巴结肿: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
5
干细胞疗法有效治疗肿瘤
免疫治疗是最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同时也是最古老的抗肿瘤手段,人类已经坚持不懈地对其探索了多年。科学家始终相信,无论是何种抗肿瘤的药物,都无法真正彻底地消灭肿瘤细胞,而唯独人体免疫才是消灭肿瘤的终极手段。一直以来,临床医生会发现一些极个别的案例,虽然患者肿瘤已经发生转移,已经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但最后患者却出人意料地自愈了。科学家相信,在这些个别的案例中,是因为某些偶然的因素激活了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从而成功地消灭了肿瘤细胞,让患者幸运地自愈了。这个现象增加了科学家们探索肿瘤免疫疗法的信心。但无论是肿瘤,还是免疫系统,都极其复杂,二者相生相克,常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免疫系统帮助我们大多数人躲过了肿瘤细胞的反复攻击。但个别肿瘤细胞却极其伪装和聪明,巧妙地躲过了免疫系统的识别,最终让一部分人罹患了癌症。近些年来,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系统攻击的分子机制,比如PD-1/PD-L1。如果能够有效阻断这个分子,免疫细胞就有可能被重新活化,从而有效地去攻击肿瘤细胞。果然,当给患者使用抗PD-1/PD-L1的药物后,一些已经广泛转移的肿瘤获得了持续的缓解。现在这类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成为继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又一个重量级的肿瘤药物治疗手段。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免疫疗法的奠基人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在一些肿瘤患者中,免疫治疗获得了比既往任何治疗手段都优秀的效果。但仍有很多患者并不适合免疫治疗,这是因为PD-1/PD-L1只是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众多分子机制之一,如果肿瘤细胞利用的是其它的逃避机制,则抗PD-1/PD-L1药物就无法起效。因此,免疫疗法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拓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免疫疗法进入临床,让更多的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目前除了抗PD-1/PD-L1免疫治疗,还有抗CTLA-4免疫治疗,CAR-T细胞免疫治疗等,分别具有不同的适应症。作为肿瘤患者,到底该选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还是化疗呢?这需要和自己的医生充分沟通,临床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别、病理类型、分子分型、患者状态、疾病发展的阶段、治疗的目的、治疗的费用,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考虑,给患者一个合适的治疗建议,有时候会建议患者使用其中一种治疗手段,有时候也会建议使用两种甚至三种治疗手段进行联合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时代已开启,随着相关药物的普及,相信会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希望。上周热点
1.昨天顺昊收到两封湖北来信
2.疫情“震中”国给干细胞治疗开快速通道
3.干细胞安全实现“灾后”重建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于其他媒体平台,转载仅供观点分享,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转载的文章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