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生殖系统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考试难点及

生殖系统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考试难点及



  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器官---   主性器官:卵巢   ◎生殖功能:排卵   ◎内分泌:雌激素(E)   孕激素(P)   附性器官: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外阴   ◎接纳、输送精子与卵子结合;   ◎孕育新个体   

  (一)外生殖器   外阴   1.阴阜:   耻骨联合前、以脂肪组织为主的隆起部分。   青春期后皮肤上覆以阴毛,倒三角形分布。   2.大阴唇:   上连接阴阜,下接会阴,两侧大阴唇在下方正中部位联合。大阴唇皮下脂肪中有丰富的静脉丛。   3.小阴唇:   位于大阴唇内侧的薄皮肤皱襞。皮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很敏感。   4.阴蒂:   位于两侧小阴唇顶端下方,阴蒂头神经末梢丰富,十分敏感。   5.阴道前庭   耻骨联合前、以脂肪组织为主的隆起部分。      

  例题   下列关于女性外阴解剖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   B.阴道前庭有尿道外口,阴道口和肛门   C.处女膜的表面上皮为柱状上皮   D.阴蒂分为阴蒂头和阴蒂脚两部分   E.大阴唇的外侧为皮肤,内侧为黏膜

『正确答案』A

  (二)内生殖器   位置: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   组成:   

  1.阴道   

     (1)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   (2)后穹窿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3)阴道壁自内向外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   *肌层:内环外纵;   *有许多横行皱襞,伸展性较大,易形成血肿;   *黏膜层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   *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的自净作用=雌激素+乳酸杆菌。

  2.子宫   ※位置和毗邻   ※解剖结构   ※子宫的组织学结构      ※子宫位置和毗邻   ·位于盆腔中央   ·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   ·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   ·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   ·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稍上方   

  ※解剖结构   *宫底、宫体、宫角、宫颈、子宫峡部   *峡部(未孕1cm→妊娠晚期7~10cm形成子宫下段)   *宫腔为倒三角形、宫颈管为梭形;   *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解剖学内口;   *下端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   *宫颈管下端称宫颈外口,通阴道。   

     

  

  

  

 

非孕

足月

子宫的大小

7cm×5cm×3cm

35cm×25cm×22cm

子宫的容量

5ml

ml(倍)

重量

50~70g

g(20倍)

子宫峡部

1cm

7~10cm(子宫下段)

  例题   关于子宫下段,说法正确的是   A.由非孕时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   B.孕中期的子宫颈扩展为宫腔的一部分   C.临产后子宫颈伸展可达7~10cm   D.为临产后的子宫颈   E.孕16周扩展成宫腔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A

  ※子宫的组织学结构      

  (1)内膜层:   分3层:基底层+致密层+海绵层   功能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   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变化。   临床意义:基底层被损伤可导致子宫性闭经、子宫性不孕。      (2)子宫肌层:较厚,非孕时厚约0.8cm。   3层:内环外纵中交叉。   意义:产程中——子宫收缩力是最主要的产力。   产后——子宫收缩时压迫血管能有效控制子宫出血。   

  (3)子宫浆膜层:在子宫前面,形成膀胱子宫陷凹;   在子宫后面,形成直肠子宫陷凹。   

  (4)宫颈:   ◇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宫颈管。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   ◇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   ◇临床意义: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固定子宫韧带:   1.阔韧带——上   2.主韧带——下   3.圆韧带——前   4.宫骶韧带——后   

  例题   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不需要切断的韧带是   A.骨盆漏斗韧带   B.宫骶韧带   C.主韧带   D.阔韧带   E.圆韧带

『正确答案』A

  

  关于内生殖器解剖正确的是   A.阴道穹窿四部中前穹窿最深   B.站立时直肠子宫陷凹为女性腹膜腔最低位置   C.子宫韧带共有3对   D.子宫峡部非孕期长约2cm   E.子宫内膜各层均发生周期性变化

『正确答案』B

  3.输卵管——(8~14cm)由内向外分为:   间质部——管腔最窄   峡部——管径最细、结扎部位   壶腹部——最宽、受精部位、输卵管妊娠最常见部位   伞部——“拾卵”      女性不孕最常见原因——输卵管因素(粘连、狭窄、阻塞)   原发不孕最常见原因——输卵管结核(阻塞)   

  4.卵巢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   上皮深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   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   成年女性卵巢约4cm×3cm×1cm,重5~6g,灰白色;绝经后卵巢变小变硬。      生发上皮→形成上皮性肿瘤   无腹膜→腹腔内种植播散

  

  关于卵巢形态学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卵巢白膜是平滑肌组织   B.成年妇女卵巢重约15g   C.卵巢表面无腹膜   D.皮质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   E.髓质内含许多始基卵泡

『正确答案』C

  (三)女性生殖器官血管、淋巴和神经   1.血管及其分支      

  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血供描述哪项不恰当   A.营养子宫的动脉是腹主动脉的分支   B.子宫动脉发出阴道支营养阴道   C.输卵管血液供应来自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   D.卵巢的血液供应来自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   E.子宫动脉分支营养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

『正确答案』A

  2.淋巴   内、外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或癌瘤时,多沿各部回流的淋巴管扩散,引起相应的淋巴结肿大。   

生殖器淋巴

外生殖器淋巴

盆腔淋巴

腹股沟浅淋巴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

①髂淋巴组

②骶前淋巴组

③腰淋巴组

下组

上组

收纳会阴及下肢的淋巴

收纳外生殖器、阴道下段、会阴及肛门部的淋巴

收纳阴蒂、腹股沟浅淋巴

由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会阴、肛门、阴道下段的淋巴(低)——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阴道上段淋巴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中)——大部汇入髂内及闭孔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髂总淋巴结汇入腰淋巴结和(或)骶前淋巴结。   ·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高)——均汇入腰淋巴结,小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   ·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3.神经   子宫平滑肌有自主节律活动,完全切除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性收缩,并能完成分娩活动。   因此:低位截瘫产妇仍能自然分娩。

  (四)骨盆   骨盆解剖!   骨盆平面!!   骨盆测量!!!   骨盆狭窄对分娩的影响!!!!   骨盆狭窄的诊断和处理!!!!!   

  1.骨盆——解剖      ①骨盆的组成:骶骨+尾骨+左右两块髋骨。   ②骨性标志:骶骨岬、耻骨联合、坐骨棘、坐骨结节。   ③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尾关节。   ④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   ⑤分界:骨盆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线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真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界线平面)为骨盆入口,下口为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

  2.骨盆平面、骨盆轴      ※考点链接:骨盆各平面对产程的影响      平面→径线→测量

  3.骨盆径线与骨盆测量   ◎入口平面:前后径(真结合径):约为11cm   

  ★骶耻外径   怎么测?——了解   正常值?——18~20cm   诊断意义?——反映入口前后径的大小   

  ★对角径   怎么测?——了解   正常值?——12.5~13cm(注:对角径减1.5~2cm=入口前后径=11cm)   诊断意义?——反映入口前后径的大小   

  ★髂嵴间径:正常值25~28cm   ★髂棘间径:正常值23~26cm   诊断意义?——间接反映入口横径的大小   

  ◎中骨盆:前后径:约为11.5cm   横径:约为10cm(最小径线)   测量方法: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      ★坐骨棘间径(中骨盆横径)   怎么测?——了解   正常值?——10cm   诊断意义?——反映中骨盆的大小   

  ★坐骨切迹宽度(骶棘韧带宽度)   怎么测?——了解   正常值?——5.5~6cm或三横指   诊断意义?——反映中骨盆的大小   

  ★股骨粗隆间径   怎么测?——了解   正常值?——没有^_^   诊断意义?——粗略反映中骨盆的大小   

  

  ★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   怎么测?——了解   正常值?——8.5~9.5cm   诊断意义?——反映骨盆出口的大小   注意:   此值正常——出口一定正常   此值小了——出口不一定小      ★坐骨结节间径+后矢状径   >15cm诊断出口正常   ≤15cm诊断出口狭窄   

  ★耻骨弓角度   怎么测?——了解   正常值?——记住——90°以上   诊断意义?——反映骨盆出口的大小      四两拨千斤——归纳总结   平面→径线→测量

  

     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   ·髂嵴间径   ·骶耻外径   ·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   ·出口后矢状径   ·耻骨弓角度   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   ·坐骨棘间径   ·坐骨切迹宽度

  4.骨盆的类型   

  与中骨盆狭窄无关的是   A.坐骨切迹宽度   B.骶尾关节活动度   C.坐骨棘间径   D.骨盆侧壁倾斜度   E.骶骨弯曲度

『正确答案』B

  关于骨盆经线下列哪项是错误是   A.对角径小于11.5cm入口前后径狭窄   B.坐骨结节间径与后矢状径之和小于15cm时为出口狭窄   C.坐骨棘间径小于9cm为中骨盆狭窄   D.测量髂棘间径,可以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   E.耻骨弓角度可反映骨盆出口横径之宽度

『正确答案』D

  测得初孕妇坐骨结节间径7cm,出口后矢状径7cm,现妊娠39周,估计胎儿约g,宫缩正常,宫口开大2cm,正确的分娩方式应该是   A.产钳助产   B.剖宫产术   C.等待自然分娩   D.静脉注射缩宫素   E.会阴切开

『正确答案』B

  (五)骨盆底   1.骨盆底的组成   2.会阴      1.骨盆底的组成   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   

  (1)外层   

  (2)中层:为泌尿生殖膈。   由上下两层筋膜及其间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环绕尿道,控制排尿)组成,其中有尿道和阴道穿过。      (3)内层:   又称盆膈,是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   组成:肛提肌(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筋膜。       肛提肌——最重要的盆底承托力。   

  2.会阴   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为皮肤、皮下脂肪、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腱。   妊娠后期会阴组织变软变薄(2~3mm),有利于分娩。分娩时保护会阴,避免发生裂伤。   

 

更多更全考试复习请参加21年包过方案:

年包过招生方案

◆通关秘籍◆

为了更好得给大家做好备考战斗的后援工作,周老师联合星恒教育为广大考生倾情推出在线视频课程学习班,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情况的同学!

1、课前大纲解析,复习前全面解读大纲题型、分值变化,紧扣命题思维,不打无准备之仗!

2、系统强化、实践技能、考点串讲、考前突破、精准押题,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层层递进,稳扎稳打有规律有计划,只要更上课程节奏,一举通关不是问题!

3、强大的督学体系,把懒散、拖延的习惯扼杀在摇篮,班主任督促学习,学员群并肩前行,为你铲除通关路上最大的阻碍!

我们秉承“轻、优质、有效”为原则,只要跟着我们的学习节奏,过关就能手到擒来!报读咨询周老师

课程详情:年执业医师精品通关课程保您过关!

优惠开课送全套资料数量有限

课程试听:星恒教育免费学习课程

购课联系周老师,加好友备注:购课

欢迎转发,收藏,点击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bzcs/12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