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守胃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守胃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近日,香港一位知名演员因胃癌去世,遗憾之余,我们更希望大家能重视自己的健康。医院(南京医院)消化科陈涵医生创作的科普歌曲《守胃》。

看完了视频,你有没有学习到一些护“胃”精华!

关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不妨来看看这一篇!

胃癌可以说是我国的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高发区分布很广,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4%左右,名列各类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本期江苏广播电台健康访谈节目,我们重点聚焦于早期胃癌,采访了我院消化科张伟锋副主任医师。

省人医消化科张伟锋

本期采访嘉宾简介:

张伟锋,南京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医学博士在读。从事临床诊治工作十余年,熟悉消化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消化道早期病变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超声内镜的诊断和治疗等等。美国哈佛医院访问学者,日本自治医科大学附属病院研究学习。

张伟锋:“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采访音频

专家访谈

主持人安琪:很高兴今天医院消化科张伟锋主任到健康总动员节目中来,张主任,早上好!今天想跟您聊到的话题是关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说到早期胃癌,它在我们国家有一定的筛查率和数据的显示,能请您首先来给我们大家聊聊早期胃癌现在在我国的发病率是什么样的情况吗?

张伟锋:我国是一个胃癌的高发国家,每年大约有十六万人死于胃癌,约占肿瘤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因此胃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胃癌的治疗效果与分期是相关的,早期胃癌经治疗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能够生存五年以上,但晚期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百分之五。所以,如何早期发现胃癌是改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主持人安琪:那早期的诊断率大概是多少呢?

张伟锋:我们国家的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十,而日本、韩国约有百分之五十到七十,因此我们国家跟日本、韩国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安琪:这种差异的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张伟锋:其实早癌的发现主要是依赖于医生的内镜诊断水平。我国的现状是患者太多,一个内镜医生一个上午可能要做三十多个胃镜,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容易漏诊。而日本、韩国一个上午,每个检查台大概只需要做5-6个病人。

主持人安琪:所以说在检查的过程当中,更加认真和仔细的检查,能有助于提高胃镜下发现胃癌的可能性是吗?

张伟锋:对,我们在做规范的胃镜检查的时候,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要空腹8个小时以上,不然镜子进入胃腔后胃内都是食物,影响胃镜视野;第二,检查前20分钟要口服去粘液、去泡沫的药物,这样,病灶就不容易被这些粘液遮盖;第三,我们现在推荐无痛胃镜检查,这样可以减少呕吐反应,医生可以很从容方便的仔细观察;第四,对无法立刻确诊的病例,应该短期内复查。

主持人安琪:目前胃癌的高发的人群当中还有一些是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的筛查您有怎样的建议呢?

张伟锋:因为早期胃癌跟晚期胃癌治疗的疗效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需要一些筛查。哪些人群是高危人群呢?第一,发现胃癌癌前病变的患者。什么是癌前病变呢?癌前病变就是指有胃癌异变倾向的一些良性疾病,常见的有:1.慢性萎缩性胃炎,它是一种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发生胃癌的几率可达百分之十。2.慢性胃溃疡,如果出现溃疡的症状的规律性发生改变,例如,突然出现程度加重,或者出现食欲减退、呕吐和进行性消瘦,消化道出血,要特别当心癌变。3.胃息肉,一般认为直径大于两公分而且基底较宽的息肉,是容易癌变的。4.胃部分切除术后,大量资料表明,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第二,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研究表明Hp的感染与胃癌的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感染Hp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大概是未感染人群的四倍。第三,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喜欢吃霉变、高盐或腌制食物,少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容易诱发胃癌。在美国、新西兰,每人每天摄入食盐10g左右,胃癌的发病率很低。而盐摄入量达到12-15g的国家,如日本、芬兰和多数的东欧国家,其胃癌发病率很高。第四,长期酗酒和吸烟,这也是跟胃癌密切相关的。第五,长期精神受到刺激、爱生闷气的人,胃癌发生率也会升高。第六,有胃癌家族史的,胃癌发病率显著升高。胃癌存在家族性聚集现象,有报道证实胃癌家族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第七,某些特殊职业,如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的工人以及金属行业的工人,胃癌的发生率是明显升高的。

主持人安琪:如果早期发现了胃癌,它的治疗的手段有哪些呢?

张伟锋:其实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我们传统的方法有部分胃切除或全胃切除。现在有一种比较微创的方法,即采用内镜下的微创切除,也是可以达到跟胃切除同样的治疗效果的,这样可以把胃保住,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这种微创切除的手术名字叫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常用的英文缩写名叫ESD。它其实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就是在内镜下找到病灶,把这块粘膜联同病灶完整的剥离下来,可以达到跟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胃壁分为四个结构:从内到外分别对应胃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胃癌都是从最里面一层的粘膜层开始长的,逐渐向外长至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我们把长至第一层、第二层,没有侵犯第三层的癌叫早期胃癌。所以说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即ESD,只是相当于剥了一层“皮”,而胃是完整的。手术以后只要按医嘱服药,创面可以完全愈合,不影响正常胃的生理功能。然而,我们手术之前都是通过内镜经验评估,不能达到完整准确的诊断。准确的诊断还是需要把切下来的这块病灶送到病理科,让病理医生将切下来的病灶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判断这块粘膜到底有没有癌,病灶大小,长到了哪一层,有没有长到小的血管或者淋巴管里,以及标本切缘侧边和底部有没有肿瘤细胞残余。如果病理医生诊断切下来的病灶只是长到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浅层,切缘没有癌细胞,小的血管或者淋巴管里也没有发现肿瘤细胞,那就可以保住胃,不需要追加外科手术,也不需要后续的化疗或者放疗了。

主持人安琪:所以说早期发现的时候,我们的医生都是有办法的,而且这种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也是很少的创伤和危害。很多早期胃癌都是在这种原本萎缩、肠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吧?

张伟锋:对,因为很多胃癌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即使你把这块病灶切掉了,并不代表别的地方不会再长,第一次治疗以后的胃还是会有发生胃癌的风险。因此定期复查胃镜是非常必要的。只要在内镜切除适应症范围以内,即使进行多次内镜切除,也是安全有效的。

主持人安琪:也就是说,我们要时时观测胃部的动态,如果再发生病变,还是能够及时并安全有效的进行处理的。下面要说到胃癌早期切除之后的复查的方法有哪些呢,您能介绍一下吗?

张伟锋:我刚才讲过复查的重要性,很多患者好不容易把病变粘膜剥离掉了,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第一步。后面更重要的是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的方法是什么呢?首先是术后三个月要复查胃镜,然后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60个月,要复查胃镜和上腹部CT。每次复查胃镜的时候都要按照要求,去粘液去泡沫,检查者最好找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对胃里每个角落、每个部位都要详细观察。因此第一次内镜切除之后,应该终身随访复查胃镜。

主持人安琪:好的,那今天张主任能否给大家做一个胃癌预防的健康提醒呢?

张伟锋:好的,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胃癌的高危人群对胃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危人群应积极学习有关医学知识,既不能对疾病产生恐惧,也不能毫不重视,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根据危险程度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听众提问

主持人安琪:有位听众朋友,有慢性胃炎病史,胃镜检查没有大问题,但有胆汁返流症,喉咙部不适,这种情况会发展成胃癌吗?需要怎样的定期检查呢?

张伟锋:慢性胃炎伴胆汁返流,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实会不会发生胃癌还是要看内镜活检病理有没有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上面提到的高危因素。有这种胆汁反流症状,你可以1、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2、口服抑酸的药,如我们常用的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都可以,再加达喜,有助于中和胆汁。

主持人安琪:好的,希望这位朋友规范性用药,定期去复查,应该能够控制好症状。第二位听众,最近胃部不适,稍受凉就会有绞痛,常常嗳气,很是困扰生活,像这种情况是什么样的胃病呢?

张伟锋:你好,你这种症状如果持续时间长的话,比如有半个月以上,建议去做胃镜检查,尤其是对一些年龄在5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如果胃镜检查没有太大问题,也考虑可能是胃动力不足,才会反复嗳气。可以服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能明显改善症状。

主持人安琪:好的,那张主医院的消化科有专门的门诊时间吗?

张伟锋:我最近比较固定的门诊时间是周三和周五的下午。

主持人安琪:好的,也希望各位听到我们的节目之后,有需要的话,可以医院找张伟锋主任,星期三和星期五的下午,最近一段时间都是有坐诊的。非常感谢张主任今天走进我们的节目,跟大家聊到关于胃癌早期发现的科普,打扰您早间的时间了,祝您今天的工作生活都顺利,谢谢您,再见。

编辑

陈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bzcs/1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