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为什么古时候的有钱人喜欢雇人读书我

为什么古时候的有钱人喜欢雇人读书我



有一个月没有更新了,不是国庆出去玩疯了,实际上国庆带着老婆孩子出东莞玩,晚上回到酒店我都还是在工作。是又拜领了任务翻《McKee皮肤病理与临床联系》第四版,这本书都一年多了还没翻完……,中间也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这年头干点不来钱的实事真是不容易。

这回翻的是“良性血管肿瘤及反应性增生与扩张”章节,与一年前翻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作者不同,此章作者从行文就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智商有点捉急,都不说将英文直译为中文肯定会让读者读不懂,很多英文原文即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如果不看参考文献估计都一样会一头雾水,更何况有些当你翻阅了参考文献后就会发现作者一是抄错了内容,二是转述时根本就不是参考文献的原意,三是过于言简意赅根本不能如实体现参考文献以致可能引起误导……,另有很多参考文献真是加了不如不加,对于理解所述疾病没有一点助益。个人认为选择参考文献应该是有目的地追加以成一家之言而不是不加选择地盲目收集罗列。(当然西医一贯的循证医学理念还是让《McKee皮肤病理与临床联系》第四版提供了一些与第三版迥异的知识点,本章书也不例外,在此我先抡大棒,后面再给胡萝卜。)

我很喜欢的一个节目“罗辑思维”的主持罗振宇曾说“古代有钱人明明自己能读书却要雇人来读给自己听”,我估计是有个人来过滤一遍,校对勘误、去粗存精,这样听起来比自己读更有效率且不容易被误导。对于翻译来讲则是一个翻译“家”不能仅仅做个传声筒,更应起到勘误乃至解惑的作用,以帮助读者理解原作者的真实意思。

举个栗子:

在一项住院新生儿皮肤病变的研究中发现91.2%的新生儿有“三文鱼斑salmonpatch”。我第一遍翻译时只是心里“哗”了一声,“有这么高的发病率?”,然后就继续往下翻了。但当我把这一章书全翻完心里对此作者的斤两有了一定认识,回过头来再校验时就产生了怀疑,故查阅原参考文献:

原参考文献是名新生儿中有个出现了“三文鱼斑”,即19.2%,作者你个二货,抄错数了。问题“三文鱼斑”又不是什么疑难罕见病,连三姑六婆都认得,发病率大概是多少你心里没个主观感受吗?一个生十个娃的母亲都知道不可能会多达九个孩子长“三文鱼斑”。

“三文鱼斑”好发前额、后颈中线部位,一般认为与偏侧分布的葡萄酒样痣(portwinestain)不同,本病均能自发消退。但我个人的观察是长前额的都能自发消退,因为看不到七老八十还有此病的患者,肯定不是病死了不来看而是病好了不来看。而七老八十后颈部“三文鱼斑”仍未消退的我遇到好几个了,当然长前额还算个事,长在后颈消不消退对患者也就没有任何影响了。

一老年男性后枕三文鱼斑(可见皮损中散在的老年性黑子),玻片压诊红斑不能完全消退。

相似的一个低级错误,众所周知所谓的草莓状血管瘤是能够自行消退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不能自行消退的。原文述“海绵状血管瘤可能属于NonInvolutingCongenitalHemangiomas(NICH不能消退的先天性血管瘤)这一rubric(标题栏目)下,因为原作者看错行了,把rubric也给看了进去结果应该是NICH他却给写成了RICH(RapidlyInvolutingCongenitalHemangioma快速消退的先天性血管瘤)。其实稍有点常识在校对或者勘误过程中都不可能遗漏这种错误。此外还有高内皮静脉等几个相似的因不够仔细而引起的低级错误,在此不再赘述。

NICH与RICH是第四版McKee相对于第三版McKee的一个新内容,但我觉得意义不大,无非是小明在他家里是叫小明、宝贝还是老三的差别。等下在后面的喂胡萝卜环节中就不再赘述了。

再就是一些脑洞似的东西:

secondarysexualchanges,继发性性别改变?脑洞啊!全中国谁敢说看这原文能知道作者在说啥?

只好把原文翻出来,结果是secondarysexualcharacteristic第二性征,文中有“secondarysexualchange”的字样,但仅有一处,余全部为secondarysexualcharacteristic,不排除是原参考文献作者打少了一个characteristic或者打错了一个字。问题是作者有点莫名其妙,标题大大的secondarysexualcharacteristic你不抄,非得在文中抠出一个“secondarysexualchange”抄。

在此需要普及的一点知识是hobnailhemangioma鞋钉样血管瘤和targetoidhemosiderotichemangioma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乃相同疾病,前者为病理学命名,概述该血管瘤内皮细胞呈鞋钉样凸向管腔,后者为临床命名,概述此血管瘤有出血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靶样环形外观。但病理学诊断的鞋钉样血管瘤临床上完全可以不呈“靶样”外观,即红细胞外渗与含铁血黄素沉积只是鞋钉样血管瘤病程中的一个短暂表现,出现与否可能与创伤trauma有关。

鞋钉样血管瘤(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可以这么大带个“靶”。

鞋钉样血管瘤(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也可以这么小带个“靶”。

鞋钉样血管瘤(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还可以长这个德行,带“靶”或不带“靶”。

上图展示鞋钉样血管瘤内皮细胞非扁平而体型圆胖,凸向血管腔。下图展示的是病变中含铁血黄素沉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内皮细胞体型圆胖凸向管腔的血管瘤都是鞋钉样血管瘤,“本病可能是以内皮细胞呈鞋钉样为特征的一组谱系性疾病的良性端,包括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Dabska瘤)和网状血管内皮瘤”。

以上是一些我自己的“病理与临床联系”以及阅读文献的经验,McKee书中作者的叙述是“extravasationofredbloodcellsandhemosiderindepositioncanbeprominentbutthisdependsonthestageofthelesion”一句带过,这句话我有经验我读的懂,就是我上面讲的意思,但对此病缺乏经验的读者肯定就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

当然“译者注”不可能像我上面写的这么多,因此很多老外大部头原著除了有原书外还可以有附带的essentials精要,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详解,如:西氏内科学与CecilEssentialsofMedicine(西氏内科学精要);Nelson儿科学与NelsonEssentialsofPediatrics(Nelson儿科学精要)以及我们皮肤科Weedon皮肤病理学与WeedonsSkinPathologyEssentials(Weedon皮肤病理学精要)等。所以国内有志者完全可以像我这样拿本老外大部头为蓝本写本“精要注解”,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绝对不亚于翻译原书。

有个新报道的疾病乳头状血管瘤papillaryhemangioma,组织病理学上需与POEMS综合征的肾小球样血管瘤鉴别。参考文献中的描述是收集了11个病例,皮损中位体积11mm,McKee文中用了个smallpapule小丘疹来描述,这种中位体积都超过1cm的“小”丘疹之类的脑洞我就不赘述了。

下面为过于言简意赅而致容易误导:

反应性血管内皮瘤病属于一种反应性的血管增生,既往曾经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型,后经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所谓“恶性反应性血管内皮瘤病”实为一种侵袭性系统性亲血管淋巴瘤,而良性的狭义的反应性血管内皮瘤病是纯皮肤受累的疾病。结果作者在后面自己打自己的脸说有病变局限于肠道的个案报道……。

我把原参考文献翻出来,发现患者有基础疾病是Crohn病,在切除的结肠以及Crohn病溃疡的基底有可符合反应性血管内皮瘤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日本原作者也用了might而不做肯定的描述,毕竟此病既往的报道均发生于皮肤而无单纯肠道受累的报道。

对于这种新的反常识的病例报道我的主张是绝对不能一语带过,而是要把各种限定因素讲清楚,如果不讲清楚那就暗示作者你默认这个病例报道就是真的反应性血管内皮瘤病。因为作者有做不偏不倚中性叙述的义务,但不能剥夺读者获取充分信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来选边站的权利。虽然说病谱性疾病允许有两极极端表现的存在,但是太极端的表现其实不如说根本就不是那个病。因此在翻译时,尽管原作者没有写,我还是把参考文献中的日本裔以及Crohn病两个信息添加了进去“有一日本裔Crohn病患出现不伴皮损而病变局限于肠道的报道”。

相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微静脉血管瘤章节中:

作者引文献述有一例并发POEMS综合征的患者出现了HHV-8阳性。众所周知微静脉血管瘤至少是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与HHV-8感染有关,那么这种反常识的报道一定会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学背景,我就再翻原文献,果不其然。

HudnallSD,ChenT,BrownK,etal.Humanherpesvirus-8-positivemicrovenularhemangiomainPOEMSsyndrome.ArchPatholLabMed.Aug;(8):-6.

该病例中患者临床表现为POEMS综合征,伴有淋巴结肿大与皮肤微静脉血管瘤。淋巴结肿大符合Castleman病,在淋巴结及微静脉血管瘤的内皮细胞与血管瘤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内可检出HHV-8。这种Castleman病的背景中检出HHV-8与单纯微静脉血管瘤内皮细胞中检出HHV-8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好不好,因为前者是已经广泛证实的与HHV-8感染高度相关的疾病。但如果作者你不提供足够的信息,那么就暗示你默认微静脉血管瘤与HHV-8感染相关,并且剥夺了读者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得出与你相反结论的权利。因此我在翻译这句话时把Castleman病和淋巴结的信息都补充了进去,翻译为“有在并发POEMS综合征和Castleman病患者本病皮损和淋巴结活检标本中检出人类疱疹病毒8的报道”。这样对于Castleman病有研究的读者才能在这个特殊个案中得出针对微静脉血管瘤的确切认识。

在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generalizedessentialtelangiectasia中还有“Inonecase,lesionsweremoreprominentinasurgicalscar”的描述,但我查阅原文献该病例为79岁女性,四肢及阑尾炎手术疤痕上发病,而她还有其它多个手术疤痕并未受累。应该说原文中的“a”真的是含义深远,但你不翻阅原文献则不可能领会。这个经验就告诉你,英文中有,而中文中没有的这些单数、复数如“a”、“an”、“s”、“es”等,有时候有着其深在的含义,作为非英语母语的读者一定要注意。但换个话题,说实话这种参考文献引或不引援对于帮助读者认识了解这个疾病没有任何助益,完全属于收集癖凑数之列。重要的事情说第二遍“选择参考文献应该是有目的地追加以成一家之言而不是不加选择地盲目收集罗列”。

该患者既往有多次手术经历,但仅有一个手术疤痕受累。

很多古文白话译本或外国文学作品中译本都会有编者或者译者的脚注,说句不好听的,多页的McKee皮肤病理学第三版中译本好像没几处“编者注”或者“译者注”是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像上面那些依据所引参考文献需要给McKee原文做增补信息以帮助中文读者理解之处我都直接增补而没有明确注释了,但symplastichemangioma是个特例,国内辞典能查到的symplastic只有植物学的“共质性”,医学上并无公认翻译。国内已有文献应用了“共质性血管瘤”之翻译,实为风马牛不相及,反映作者对此病乃至病理学的认识欠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平滑肌瘤中有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symplasticuterineleiomyoma的译法,“奇异”而不是“共质性”才能真实地反映symplastic的病理学表现。

原参考文献摘要最后一句,“奇异的细胞学改变被认为实为退行性变,类似于ancientschwannoma古老型神经鞘瘤和symplasticuterineleiomyoma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中的表现”。由“古老型神经鞘瘤”可知本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病变存在日久、退行性变。可供替代symplastic的描述包括bizarre、pleomorphic、atypical等,均为形态多形怪异之意,故谓“共质性血管瘤”之翻译不论在发病机制还是形态学上来讲都实乃无知之举。

那么这种细胞学高度异型的一组symplastic或者ancient良性肿瘤如何与真正恶性的肿瘤相鉴别呢?在本章中作者语焉不详。在此我推荐阅读下文:

MatosoA,ChenS,PlazaJA,etal.Symplasticleiomyomasofthescrotum:a







































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bzcs/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