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腺瘤样瘤(adenomatoidtumour)是一种生殖系统所特有的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又称为良性间皮瘤(benignmesothelioma),在女性通常发生在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由于临床无特征性表现,手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并且其组织来源一直有争议。现将我院2例发生于子宫体的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例1,患者,37岁。平素月经规律,于年1月无诱因出现月经紊乱,每次行经半月余,经量增多,伴下腹部胀痛。专科检查:子宫前位、质硬,增大如孕8周大小,活动度差。B超检查:子宫前壁稍强回声,考虑为子宫肌瘤。例2,患者,41岁。平素月经规律,偶然发现右侧阴阜、耻骨联合上缘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块。专科检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前壁可触及一大小约2cm×2cm结节,质硬、轻度压痛。B超检查:多发性子宫肌瘤。此2例均以“子宫肌瘤”手术切除。2、材料与方法2.1材料例1为次全子宫切除标本,例2为子宫肌瘤结节挖除标本,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片,切片厚度为4μm,常规HE及PAS特殊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vimentin、EMA、CEA、S-均采用SP法染色(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染色前切片经防脱片处理,抗原修复,染色步骤按说明书严格执行,并设阳性或阴性对照。3、病理检查及结果3.1大体观察例1,次全切子宫1个,大小8cm×7cm×5cm,肌层不规则增厚,最厚处3cm,肌层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最大2cm×1.5cm,切面灰白色、质中。例2,灰白色结节状组织,大小2cm×2cm×1cm,切面实性、灰白色、质韧。镜下所见:2例镜下特点基本相同,肿瘤有两种成分,即不规则腺样腔隙及纤维间质。腺样腔隙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呈实心条索状或腺管状,其内衬细胞呈立方、扁平、柱状或多角状,细胞质丰富,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而均匀分布,无核分裂相。间质由纤维组织及数量不等的平滑肌组织组成。3.2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2例肿瘤细胞ck、vimentin呈弥漫性阳性表达,EMA、CEA、S-均为阴性,PAS染色阴性。3.3病理诊断例1,子宫腺瘤样瘤伴子宫腺肌瘤;例2,子宫腺瘤样瘤伴子宫平滑肌瘤。4、讨论   腺瘤样瘤是一种特发于男性及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男性好发于附睾,女性好发于输卵管、子宫和卵巢,目前各种文献统计其发病率占同期子宫良性肿瘤的12%、3.1%或5.8‰。术前临床常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病理形态: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形态多样的良性肿瘤,排列成管腔样、腺泡状、实体状或网状,细胞质内常有空泡,小的空泡可互相融合成大的空泡,似印戒细胞,冰冻时易误诊为腺癌转移。许多空泡可融合导致腺管状结构形成,腺腔内可见到一些脱落的瘤细胞。肿瘤的间质为结缔组织,并可见平滑肌束分散于肿瘤内。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细胞ck、vimentin呈弥漫性阳性表达,EMA、CEA、S-均为阴性,特殊染色PAS肿瘤细胞为阴性。此瘤的病理特点是淋巴管样腔隙和腺管样结构,其鉴别诊断:(1)与淋巴管瘤鉴别,淋巴管瘤有大小不等的囊状管腔,内衬扁平细胞,本瘤除淋巴管样管腔外,还可以见到条索状或腺管状结构,细胞除扁平外,还可以有立方状;(2)与转移性腺癌鉴别,腺管样结构无细胞异型性,无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vimentin呈弥漫性阳性表达,EMA、CEA、S-均为阴性,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3)与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鉴别,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呈条索状排列,无分支状间隙结构;(4)与子宫腺肌瘤鉴别,子宫腺肌瘤在肌层内膜腺体和间质混合存在,而腺瘤样瘤没有内膜间质,腺体上皮扁平,呈分支状间隙。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来源是目前文献上讨论较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中肾管起源、血管内皮起源、间皮起源及苗勒管起源四种说法,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资料支持腺瘤样瘤来源于间皮,我院的2例经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染结果支持间皮来源。由于腺瘤样瘤多伴发子宫平滑肌瘤,多取材、多切片对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长按识别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防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bzcs/4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