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jto术前肿瘤生物学标记和淋巴管浸润
jto术前肿瘤生物学标记和淋巴管浸润
目前许多临床外科医生在接诊肺癌患者的时候都会给予患者查肺癌相干的肿瘤学标记,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内分泌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鳞癌相干抗原(SCC)等。目的是视察患者肿瘤学标记的情况以判断其肿瘤生长程度、恶性程度等。但这些肿瘤标的特异性、敏感性各有不同,而且对肺癌预后的意义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
另外,有部份TMN分期完全相同的肺癌患者,虽然都接受了手术医治,但他们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和总生存率(OS)也很不相同。术后病理提示部份患者的肿瘤组织存在局部的淋巴管弥散程度或肿瘤淋巴管浸润。那末究竟术前检查的肿瘤生物学标记对肺癌预后有没有预测作用呢?它们各自在腺癌和鳞癌中的意义有没有差别呢?存在淋巴管浸润的患者是不是预后会更差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日本的MitsumotoKohno教授等人完成了一个回顾性研究,结果发表在了JTO杂志上。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年1月到年12月间共位接受了手术医治的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I期的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所有患者都在术前行头颅MR和骨扫描证实没有远处转移。在接受了病灶切除手术外,患者同时接受了淋巴结系统打扫并且病理证实N0。
所有患者术前都检测了CEA、SCC和NSE水平,他们的术后病理切片进行了特殊染色并且评估了切片的淋巴管弥撒程度和有没有肿瘤淋巴管浸润。使用Cox多因素回归评估患者的生存率与各项指标的关系,明确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子。
研究发现,在名患者中腺癌患者着名,鳞癌患者着名。其中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5岁,鳞癌为70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在这个人群中,肺腺癌和肺鳞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和74.8%。而它们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则分别为81.7%和71.9%。
在IA期的患者中,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都比鳞癌高,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发现,对肺腺癌来讲高CEA、淋巴管弥散度高和淋巴管浸润都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对肺鳞癌来讲,老年、高SCC和淋巴管浸润都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生物学标记的截断值分别为:CEA5.5ng/ml,SCC1.5ng/ml)
寄语:有很大一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术前检查肿瘤生物学标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与术后复查的结果相比较,从而视察肿瘤的医治情况和复发情况。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除可以用于肺癌术后的监测之外,术前检查肺癌的生物学标记是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的。其中对腺癌患者,临床医生要重视术前的CEA水平。
而对肺鳞癌的患者则要重视术前SCC的水平了。除此以外,研究还提出了肿瘤切片中淋巴管弥散程度和肿瘤淋巴管浸润对肺腺癌、鳞癌的预后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建议如果IA或IB期肺腺癌、鳞癌的患者存在术前CEA、SCC高或术后病理提示存在肿瘤淋巴管浸润,则应当将分期分别提高至IB和IIA期。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地为患者划分TMN分期,确保患者取得适当的医治手段,使得患者最大的获益。
但是,该研究只选取了I期的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并没有包括局部侵犯或晚期的肺癌。认为,这可能由于当肺癌出现局部侵犯或晚期时,不管生物学标志高或低,患者的预后都比初期肺癌要差。所以即便生物学标记的确有变化,但可能这细小的变化也会被明显下落的生存率所掩盖。
另外,从研究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处于同一个TMN分期的肺腺癌和肺鳞癌的患者,即便他们没有上述的危险因素,他们之间的生存率是有明显差异的。IA期和IB期的肺鳞癌患者的预后比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要差。这个结果也间接提示了,单单以TMN分期来判断患者的预后是不够的,还要结合病理类型和肿瘤生物标记等综合判断。觉得将来对肿瘤的分期或许还会包括了肿瘤的基因突变等份子特点呢。
注:感谢胸外科朋友供稿!
原文题目:PrognosticimpactofpreoperativetumormarkerlevelsandlymphovascularinvasioninpathologicalstageIadenocarcinomaand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lung
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中科医院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