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子宫肌瘤不用愁,中医妙方解您忧
子宫肌瘤不用愁,中医妙方解您忧
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许多女性患上子宫肌瘤后,都采用手术去除,据统计子宫肌瘤手术后的复发率一般为20%-30%,患者痛不堪言。
唯一不复发的方式就是切除子宫,而切除子宫对身体的伤害极大,对生活的影响会伴随一生。
先来看8大症状都有哪些?1、月经改变
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块
腹部出现块状物,即人体腹腔内或隔膜后的器质性病变。
3、白带增多
主要会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疼痛
患者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严重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5、压迫症状
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不孕
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7、继发性贫血
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8、低糖血症
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虽比较罕见。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甚至休克。
再来看子宫肌瘤的五大危害1、粘连
肌瘤会引起盆腔充血和感染,感染之后,少数患者在肿瘤组织中形成脓肿,从而引起粘连。
2、流产
肌壁间子宫肌瘤常使子宫增大,宫腔弯曲变形,子宫内膜面积增大;黏膜下子宫肌瘤本身向宫腔内生长,犹如宫腔内异物刺激子宫、促其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流产。
3、癌变
子宫肌瘤本是良性肿瘤,但少数妇女仍然难逃恶变之虞,这在大龄女性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发生肉变性异常,生长迅速,注意癌变的可能。
4、不孕
子宫肌瘤患者因子宫角部的肌瘤组织压迫输卵管入口,使子宫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最终导致不孕症。
5、炎症
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后会发生肠粘连,进而受到肠道细菌感染,发炎的肌瘤会与子宫附件相粘连,引发化脓性炎症。
中医解释以及对应调理方案
子宫肌瘤相当于中医“癥瘕”的范畴,其发病的原因主要由于身体正气的不足,当风寒湿热之邪入侵,或精神情志因素,或房事过度所致,或饮食失于合理,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出现气血的瘀滞,痰湿的郁结,湿热的瘀阻,肾虚血瘀等等,停聚在子宫,日久而逐渐形成结块。
中医记载“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也就意味着你的经脉不通了。以下这些经络穴位都可以帮助经络通畅,从而预防治疗子宫肌瘤。
太冲穴
在足背部,具体在大脚趾与二脚趾背侧上方的凹陷处。
用拇指针或食指针法。
得气有酸胀感,不通之人点压此处有明显的胀痛感。
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期门穴
在胁肋区乳头之下4指,肋间隙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4寸。
用中指针或拇指针法。
点压酸胀较明显,不通时痛觉较明显。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章门穴
在侧腹区,具体在11游离肋的肋
尖的下方。
用中指针或拇指针法。
得气有酸痛感,脾虚之人按压此
处有明显的痛感。
大包穴
在侧胸部,在腋中线上,腋下四横指的位置上。
用中指针法抵住大包穴进行点压按揉。
点压脾虚之人痛觉明显,按揉时有酸痛感。
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肝俞穴
在背部,具体在膈俞穴下2寸的
位置上。
用互助方式,可用拇指针法。
力量不够者用拇指重叠针或肘
针来完成。
此处往往较僵硬,肝郁者此处
皮下有条索状隆起。
食疗
活血调经的食材:月季花、银杏、赤芍、山楂、丝瓜、李子等
食疗方一例:山楂益母汤
配料:山楂30克,益母草20克,郁金10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山楂、郁金、益母草三药洗净,放锅中加水,煎30分钟,取汁,去渣,溶入红糖,分次频温饮。
功能:行气消积,活血化淤。本膳用山楂,健脾运中,化淤降浊;益母草,活血化淤,理血调中;郁金,气中血药,理气活血。
喜欢此文记得点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