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12种癌前病变,你离癌症还有多远防癌知
12种癌前病变,你离癌症还有多远防癌知
在“谈癌色变”的今天,一看到各种检查报告单上面的“瘤”、“癌”等字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GOD,我得癌症了,怎么办?”。
但是,有些专业医学术语是具有“欺骗性”的,某些癌变并不等于癌症。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肿瘤科医生不管在门诊接诊或病房查房,抑或现实生活中亲朋好友熟人,以及微博网友咨询,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类似的问题。
得了“XX瘤”,都是癌症吗?大家一听到自己得了“XX瘤”,不问好坏,先入为主,以为自己得了癌症(cancer),方寸大乱,感觉天都要塌下来,其实大家误解了。
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尤其肿瘤命名原则)
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其实有些“XX瘤”并不是癌症,而是良性肿瘤,可以不用慌。
但还是有人会问,良性肿瘤也是瘤啊,真的不用怕吗?其实良性肿瘤比恶性善良多了,因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不会侵袭性和破坏性生长,大多为推开性或压迫性,较少明显躯体性症状,基本上不会出现复发转移,对机体影响较少,总体治疗效果好,部分可以一辈子都不用治疗。
认准以下这几个标有“瘤”字的良性肿瘤:错构瘤(血管瘤、动脉瘤、淋巴管瘤)、囊腺瘤、平滑肌瘤、纤维瘤、软骨瘤、乳头状瘤、胆脂瘤、迷离瘤、结核瘤、外伤性神经瘤、黄体瘤、炎性假瘤等,以后遇到时可以对号入座,不要再被吓得半死了。
肿瘤标志物异常,肯定患癌症了?无论是在健康体检,还是防癌筛查中,或多或少都可能会检查一项或几项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当中的“肿瘤”二字,就足以吓倒很多人,也困惑很多人。
肿瘤标志物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有些肿瘤标示物的升高往往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迹象,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肯定就有肿瘤?答案是不一定的。
其实,大众不懂癌症诊断绝大多数需要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综合判断,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金标准”,单从某一标志物异常是不能确诊的,更何况大部分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也没有%,也就是说,非癌症患者也可能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如在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
除了恶性肿瘤,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因素:
①良性疾病,如炎症性疾病:肝脏良性疾病时,AFP、CA、CEA会升高;肾功能衰竭时β2-微球蛋白、CA、CA、CEA和PSA会升高;风湿病时CA可升高。
②生理变化:妊娠时AFP、CA、HCG升高;
③不良习惯:吸烟、酗酒也会影响部分肿瘤指标物异常;
④检查引起:屡次进行直肠指检后PSA可升高;
⑤其他:服用某些药物及抽血检验过程等也会影响指标异常。
因此,面对肿瘤标志物异常时,先别慌。
应优先考虑复检,复检仍阳性者进一步检查,指标轻度升高,不要轻下结论,持续观察动态变化,如进行性升高,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而中重度升高或多项指标持续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必须尽快做医学影像学及细胞病理学等检查。
另外,不同检测机构的正常参考值可能不一样,医院测量值的高低。(提醒一句,肿瘤标志物阴性,也不代表不长癌,因为不少肿瘤自始至终肿瘤标示物都不异常。)
防癌7要,5不要虽然中国“癌情汹涌”,但防癌科普开展得并不多,以至于朋友圈各种养生伪科学泛滥成灾。日本抗癌专家经过科学研究证明有效的12则防癌抗癌方法。
总结起来可以说是:七要、五不要。
01
要戒烟
吸烟会增加很多癌症的发病率,比如肺癌、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和宫颈癌。(看到这么多“癌”字,还不马上掐掉你嘴里的烟?)
以肺癌为例,中国肺癌发病率上升得很快,其中儿童的肺癌发病率迅猛上升。数据显示,死于肺癌的人中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比例是17:1。
所以在日本禁烟非常严格,公共场所除了极少部分留给吸烟者外,其余都是禁烟区,包括飞机、新干线、普通旅客列车、巴士、出租车上都是禁止吸烟的。
一般24小时方便店里都没有香烟出售。而在自动贩卖机上购买香烟时,必须插入“成人专购香烟卡”之后,才能使香烟跳出来。
02
要控制体重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与美国癌症研究所联合制定了最新的报告书。新报告书标明“肥胖”确实与癌症有关,除了子宫体癌以外,还有食管癌、胰腺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肾癌以及女性闭经后的乳腺癌。
新报告书中还指出,过量摄取肉类(牛肉、猪肉、羊肉,也就是俗称的四条腿动物的肉)以及火腿、香肠等肉类加工食品,确实能使大肠癌的危险度升高。
03
要多运动
一项涉及万人的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13种癌症的发病率,其中包括最常见的肝癌(降低27%的发病风险)、肺癌(26%)、结肠癌(16%)、乳腺癌(10%)。
另一项研究发现,运动能够调动体内的免疫细胞杀灭癌细胞,增强抗癌能力。
那怎样才算运动,多少运动才够呢?
美国癌症协会推荐每周进行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中等强度运动:快走、跑步、跳舞、骑自行车等。
高强度运动:足球、篮球等。
04
要健康饮食
没有神奇的抗癌食品,但不代表没有健康饮食。健康饮食要注意3个少吃、1个多吃。
少吃烫炸食物。烫的食物,会导致我们口腔及食管黏膜灼伤,这种慢性刺激时间一久,就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同时,在高温油炸的过程中,食物容易产生致癌物质。所以,油条、油炸糕等油炸方式的食物,尽量少吃。
少吃太咸的食物。有研究显示,每天摄入12~15克的盐,能比一般人群增加2倍的胃癌几率。日本秋田县进行一场“减盐持久战”二十多年后,胃癌患者减少了1/3。
少吃高脂肪食物。不仅指少吃红肉(猪、牛、羊)和肉制品等,还有各种蛋糕面包。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抗氧化剂和纤维素能够带来明显好处,能够降低患癌风险。但是!通过膳食补充剂(比如维生素E药片)摄入的维生素、抗氧化剂和纤维素并没有抗癌功效,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相信什么保健品能预防甚至治疗癌症。
05
饮酒要适量
酒精早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一级致癌物质。
如果觉得彻底戒酒不现实,至少我们可以把喝酒的量限定在足够安全的范围内。美国癌症协会认定,男性每天最多摄入两份酒,女性则每天不能超过一份。
一份酒大概相当于:
一罐啤酒(mL)
或一杯红酒(mL)
或一盅40度的白酒(40mL)
06
要定期检查
有1/3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甚至可以经过早期治疗而治愈。日本近年来通过乳腺癌的定期普查,死亡率已有减少。更有说服力的事例是,日本通过全面仔细的普查,被发现的胃癌患者中几乎有一半是早期胃癌,通过早期治疗后,胃癌的死亡率大幅度地下降了。
(日本癌检)
有数据调查显示,每个人一生有1/20的几率患上结肠癌,如果早期就发现结肠癌,可以将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0%上。
建议50岁以上,无论男女,都需要做以下筛查中的1种:
每10年查1次结肠镜。
每5年查1次乙状结肠镜。
每5年查1次结肠钡餐造影。
每5年查1次CT结肠成像(虚拟结肠镜检查)。
每3年查大便DNA检查。
每年查基于愈创树脂的大便隐血试验。
每年查大便免疫化学检验。
建议20岁以上的女性:
每年都要检查乳腺,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要检查宫颈。
07
要接种疫苗
现在有两种疫苗是有助于癌症预防的。
一是针对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病毒(HPV)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预防大部分宫颈癌,疫苗接种推荐年龄9~12岁,13~26岁可补种,最佳接种是首次性生活之前。
二是乙型肝炎(HBV)疫苗。在过去20年里它帮助儿童肝癌的死亡率降低了75%。我国是乙肝大国,坚持接种HBV疫苗,可以减少HBV感染,从而减少肝癌的发病率。
08
不要相信祖传秘方、偏方
大多数癌症都是近代才常见的,而所谓的秘方、偏方总是历史悠久,难道真的是解决方法先于问题出现了?
截至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某种偏方对癌症有效,行动需三思。
09
不要相信个例、传闻、故事
不要再相信骗子们为了卖书卖药而编造的传闻了。如果一个抗癌传奇里只有故事,没有数据,那么它就是不可靠的,不该信。
10
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专家”
信不信一个专家,不是要看他的头衔,而是要看他的话是不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是不是建立在可信的数据和证据上。如果不是,劝大家所谓“专家”的话也不该盲目信。
11
不要忙成最新的科研成就
媒体上所谓的“最新抗癌成果”基本上还在实验阶段,适用动物的不等于适用于人,这是两码事儿。
12
不要相信有神奇的抗癌食品
所谓抗癌食品,大多是商业炒作。无论广告打得多么璀璨,其宣称的原理无非是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排毒等等。这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然而却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有这些效果的食实在太多,蔬菜水果里很多都有。
另外,动物实验有效≠人体有效;含有抗癌物质,不等于可以抗癌。
生活中常见的防癌抗癌蔬菜瓜果海鲜肉类
足量的维生素C、A,微量元素硒、钼等,可以起到抵消、中和、减低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达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1)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芥菜、苤菜、香菜、青蒜、荠菜、菜花、柿椒、柑橘、鲜枣、山楂、各种萝卜、圆白菜、草莓、绿豆芽、四季豆、蕃茄、冬笋、莴笋、香蕉、苹果、杏、猕猴桃等;
(2)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鸡肝、牛肝、鸭肝、猪肝、带鱼、蛋、胡萝卜、红薯、豌豆苗、油菜苔、柿椒、芹菜、莴笋叶等。
(3)含大蒜素丰富的食物:有资料表明含大蒜素的食物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主要有大蒜、葱。
(4)含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这类食物能防癌、抗癌。含量丰富的有肉、海产品、谷物、大蒜、葱、芝麻。
(5)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有猕猴桃、无花果、苹果、沙丁鱼、蜂蜜、牛奶、猪肝、猴头菌、海参、牡蛎、乌贼、鲨鱼、海马、甲鱼、山药、乌龟、香菇等。
食验室·食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