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患病危害 > 第三届中国血液肿瘤青年论坛骨髓移植和细胞
第三届中国血液肿瘤青年论坛骨髓移植和细胞
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60209/4769973.html第三届中国血液肿瘤青年论坛于年9月19日-20日线上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会议由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此次会议聚焦了血液肿瘤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的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势,邀请青年学者讲述自己所发表的原创工作内容,并特邀我国血液肿瘤领域的一流专家对青年医生的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此次会议对进一步提高青年学者在前沿领域的影响力,促进我国血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的作用。
黄河教授致辞
周剑峰教授致辞
本次骨髓移植和细胞治疗专场由黄河教授和周剑峰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两位主席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年来骨髓移植和细胞治疗领域的主要进展,期待各位讲者充分展示各自的工作,促进国内学术交流和进步。
潘静教授
医院潘静教授首先介绍了《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的个性化治疗》。单靶点的CART很难治愈难治复发B急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后续多种巩固治疗可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要想提高CART疗效和降低复发率需寻找复发的原因和相关的临床和基因预后因素,促进病人分层系统的建立,提前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潘静教授团队因而提出(clinicalCARmanagementsystem)CCMS系统,分别从CART治疗前的靶点筛查,免疫源性排除,CRS管理,治疗后巩固治疗选择,不移植患者CART长期监控系统及复发后治疗策略这几个方面进行。胡永仙教授
浙江大医院胡永仙教授接着讲授了《CAR-T细胞桥接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胡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他们中心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CAR-T细胞桥接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经验,包括具体方案、并发症防治和疗效监测。同时回顾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数据,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庞爱明教授
中国医院庞爱明教授着重介绍了《整合素外向内信号传导途径在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及转化医学研究》。庞教授指出剪切力诱导的、Gα13介导的整合素外向内(outside-in)信号传导途径促进血小板微囊泡释放、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及血管内凝血;选择性阻断整合素outside-in信号传导不仅能抑制血小板微囊泡释放、血小板血栓形成,还抑制血管内凝血。选择性阻断整合素outside-in信号传导的合成肽脂质稳定高负载肽纳米颗粒可以预防血栓形成而不影响小鼠的出血,并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具有治疗作用。有望成为抗血栓而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新型抗栓药物。窦丽萍教授
医院血液病医学部窦丽萍教授报道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预测》。全国5家移植中心前瞻性观察例接受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监测移植后急性GVHD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生物学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成功构建3-4度急性GVHD预测模型,证明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分期多角度评估可以更加准确的预测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体系下的急性GVHD风险。闫子勋教授
上海交通大医院闫子勋教授介绍了《CAR-T免疫治疗与肿瘤微环境在淋巴瘤中的作用》。闫教授指出靶向CD19的CAR-T治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特别是M2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状态,降低临床疗效,这对患者是否选择这种高额、新型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闫教授还从基因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两个层面探索了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应志涛教授
医院的应志涛教授介绍了《抗CD19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中安全性和疗效的机制研究》。他们利用计算机蛋白结构模拟,适当改变了CAR的铰链区和跨膜区结构,设计了一款新的CD19CAR,使CAR传递的信号发生微妙改变,CART细胞激活后的细胞因子水平适当下降,但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不受影响。试验入组25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72.7%,但均无神经毒性或1级以上CRS,展示了非常优秀的安全性。最后,大会主席周剑峰教授对会议亮点进行了点评,赞赏年轻学者在各自领域的突出成绩,期待青年一代继往开来、奋力前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