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疾病表现 > 肿瘤
肿瘤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瘤细胞的特点:
(1)形态、代谢和功能异常;
(2)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3)生长旺盛且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一)肉眼观形态(大体形态各异,反映良恶性)
1、数目2、大小3、形状
4、颜色5、硬度
(二)组织结构多样、基本成分均分两类
1、实质:瘤细胞;决定肿瘤的性质。
2、间质:结缔组织和血管;支持和营养。
第二节肿瘤的特点
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
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与正常组织的差异性。
异型性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机体组织、cell从幼稚发育到成熟的过程。
异型性/分化程度/恶性程度、预后的关系
高分化(良)低分化(恶)
良性:分化高,异型性小
恶性:分化低,异型性大
表现:
1、比正常细胞大,且形态不一,可出现瘤巨细胞。
2、细胞核明显增大
3、胞浆呈嗜碱性染色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深,良,结节状,包膜完整,挤压、阻塞,易摘除,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体表、体腔和管道器管表面;良、恶。
3、浸润性生长:恶,固定,无包膜,手术范围大,易复发。
(二)肿瘤的扩散
肿瘤的扩散包括两种方式:直接蔓延和转移。
1、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1)直接蔓延:指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和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转移。
原发瘤→继发瘤(转移瘤)
肿瘤转移的途径有三种,即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A、淋巴道转移:癌最主要转移途径
淋巴结大、硬、灰白;原发瘤—淋巴管—→淋巴结—胸导管—→入血
B、血道转移:肉瘤最主要转移途径原发瘤—小静脉(少数经淋巴管)?远处器官。
最常转移的器官:肺、肝。
C、种植性转移(播种):
指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
第三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
局部阻塞、压迫(颅内、回盲部)、激素功能紊乱
二、恶性肿瘤
⒈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⒉出血和感染
⒊疼痛
⒋发热
⒌恶病质: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衰竭状态。
6.异位内分泌综合征7.副肿瘤综合征: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影响远隔的自身器官,而引起功能障碍的疾病。
第四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
核分裂像
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
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继发改变
少见
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转移
不转移
可转移
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第五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根据:起源、性质、部位、外型特征
良性:部位+起源组织(+功能+形态)+“瘤”
恶性:部位+起源组织(+功能+形态)+癌(上皮)/肉瘤(间叶)
癌症(cancer):泛指恶性肿瘤
癌与肉瘤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后成人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征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每有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二、其他:
母细胞瘤→除去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均为恶性。Eg: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恶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畸胎瘤
人名命名→尤文氏(Ewing)瘤
霍奇金(Hodgkin)淋巴瘤
按形态→骨巨细胞瘤,肺燕麦细胞癌
习惯用法→白血病,精原细胞瘤
第六节癌前病变、早期浸润癌和原位癌
1、癌前病变: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如长期不愈,有可能转变为癌,与化生有关。
2.异型增生:上皮异乎寻常的增生,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3.原位癌:癌变仅限于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波及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浸及粘膜下层或真皮。
第七节常见肿瘤的举例
一、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最常见
(一)良性—瘤
1.乳头状瘤:结缔组织轴心+增生上皮
(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移性上皮)
多见部位皮肤,粘膜—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器官等。
外耳道、阴茎、膀胱、结肠发生的易发生恶变。
2.腺瘤: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
腺瘤性息肉:见于结肠、直肠粘膜呈息肉状
囊腺瘤分泌物淤积,粘液性,浆液性
纤维腺瘤乳腺多见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二)恶性—癌癌的常见类型
1.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巢、细胞间桥,角化珠
常见的部位: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道、喉、阴茎;其次支气管、胆囊、肾盂等。
2.腺上皮癌—腺癌柱状上皮及腺上皮发生
①腺癌:腺样结构、乳头状腺癌、囊腺癌多见于胃肠、胆囊、子宫体等。
?
②粘液癌:胶样癌,印戒细胞癌,多见于胃肠,亦可见乳腺等。
③实性癌:单纯癌,低分化,实性癌巢,硬癌(间质多),髓样癌(间质少)多见于乳腺、甲状腺、胃。
3.基底细胞癌老年面部、溃疡、浸润生长、很少转移
4.移行上皮癌肾盂、输尿管、膀胱
二、间叶来源的肿瘤?
(一)良性—瘤
1、纤维瘤:好发部位:四肢及躯干的皮下。
大体形态:表面-结节状、与周围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质硬、织状条纹。
镜下特点:瘤细胞及胶原纤维排列呈束,束间呈编织状排列。生长缓慢,术后不复发。
2、脂肪瘤:好发部位:背、肩、颈及四肢近断的皮下组织。
大体形态:扁圆或分叶状,软、淡黄、有包膜,多单发、数厘米。
镜下形态:包膜。最常见的良性间叶性瘤,易切除。
3、脉管瘤:
(1)血管瘤:
①毛细血管瘤;②海绵状血管瘤;③混合型血管瘤。
(2)淋巴管瘤:“囊状水瘤”-浸润性生长
4、平滑肌瘤:好发部位:子宫,胃肠。
大体形态:球形、较硬、边界清楚、有或无包膜;切面灰红、编织状。
镜下形态:平滑肌样瘤细胞、束、编织状,核栅状。
5、骨瘤:好发部位:头面骨及颌骨。
大体形态:局部隆起。
镜下形态:骨质成熟但排列紊乱。压迫症状。
6、软骨瘤:盆骨,肋骨、四肢长骨、椎骨者易恶变;指(趾)骨者极少恶变。
类型:(1)外生性:发生于软骨膜,自骨表面突起、分叶状。
(2)内生性:发生于骨髓腔,骨膨胀、外有薄骨壳;
切面:淡兰或银白,半透明,可钙化及囊性变,内含粘液。
镜下:成熟透明软骨,不规则分叶状,小叶外由纤维血管间质包绕。
(二)恶性—肉瘤
1、纤维肉瘤:好发部位:同纤维瘤。
大体形态:结节状或不规则形,有或无包膜,切面灰红编织状。镜下形态:异型性;纤维细胞样瘤细胞、胶原纤维。婴儿预后较成人好。
2、平滑肌肉瘤:好发部位:子宫,胃肠道。
大体特点:增大,出血、坏死等。
镜下特点:异型性,细胞凝固性坏死、病理核分裂。
3、脂肪肉瘤:好发部位:大腿、腹膜后。
大体特点:分叶状,假包膜,脂肪瘤样、粘液样或鱼肉样。
镜下特点:脂肪母细胞(星形、小圆形、多形性)、脂肪细胞。
4、骨肉瘤:好发部位:长骨干骺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
大体形态:灰白鱼肉状、梭性膨大、出血坏死。
镜下形态:梭性或多边形肉瘤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及骨组织。
X-ray:Codman三角、日光放射影。青少年、高恶性。
第八节肿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一、肿瘤的原因
1、化学致癌因素
芳香胺、亚硝胺类、真菌毒素、黄曲霉素
2、物理因素:离子辐射。
热辐射、镍、铬、镉、铍
3、生物因素:病毒和细菌
4、遗传因素如乳腺癌、胃肠癌、食管癌肝癌
二、肿瘤的发生机制
抑癌基因
致癌基因
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可以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