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疾病表现 > 腹部脾脏含液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技术
腹部脾脏含液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技术
目录
1拼音
2操作名称
3适应证
4禁忌证
5准备
6方法
7注意事项
1拼音pízānghányèxìngbìngbiàndechāoshēngzhěnduànjìshù
[返回]2操作名称脾脏含液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技术
[返回]3适应证脾脏含液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
1.左上腹不适或包块。
2.肝囊肿或肝棘球蚴病患者。
3.脾区重度化脓性感染。
4.脾动脉栓塞术后。
5.某些手术后突发脾区剧烈疼痛者。
6.脾肿瘤(皮样囊肿、淋巴管瘤)。
4禁忌证
一般无特殊禁忌证。
[返回]5准备1.填写申请单逐项认真填写申请单,提供临床资料,掌握超声检查适应证,提出检查要求。
2.向患者说明检查的必要性解释检查的过程,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与合作。
3.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4.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率,以保持显像清晰。
5.明确超声检查重点
[返回]6方法1.用2.0~5.0MHz凸阵探头,线阵探头亦可。
2.多采用右侧卧位。
3.在左侧第9~11肋间及肋下逐一扫查,观察全部脾区。
4.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病变区的血流情况。
5.检查内容
(1)脾囊肿,常为单个或多个,薄壁,后壁回声增高,后方回声增强,液性暗区内部无杂乱回声。
(2)多囊脾为大量大小不等囊肿。常占脾实质总体积1/3以上,常伴发多囊肾、多囊肝。
(3)脾脓肿,其壁厚,壁周围因实质炎症反应致回声增强,液性暗区内部有细小回声或伴坏死组织条块状沉淀。
(4)脾包虫无回声区呈圆形,囊壁光滑但较厚,典型者可有囊中囊等表现。有单囊型、多囊型(多子囊型)、囊实混合型等不同类型。
(5)脾动脉栓塞,其二维声像图显示脾内出血、水肿、坏死等无回声区,彩色血流成像可确认脾动脉内流道中断部位,栓塞部栓子应为低回声小团块。
(6)脾淋巴管瘤,为低回声至无回声性肿物,常呈多房囊性,内部有细线样分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瘤内未能显示血流。
(7)脾动脉瘤常在脾门处出现圆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区,有时酷似囊肿,二维超声图像较难鉴别。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可见该无回声区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可测及动脉血流。
[返回]7注意事项1.一旦确定脾脓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行脓肿穿刺引流。
2.皮样囊肿常酷似脾囊肿。但其囊壁较厚,可呈多房性,边缘欠规则。
3.某些脾脏液性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较难明确其具体性质,但应明确其为囊性或实质性肿块,并可建议其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