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预防治疗 > 援甘医生米海拔践行ldqu

援甘医生米海拔践行ldqu



年8月15日,我院结直肠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汤思哲作为天津市第五批“组团式”援甘专家的一员来到甘肃省甘医院普外二科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帮扶工作。

甘南州合作市海拔近米,汤思哲克服高原缺氧、生活条件艰苦和饮食不习惯等困难,坚持开展门诊、会诊、查房、手术和教学工作,在临床工作中践行“精准帮扶”的基本方略,以“规范为本、技术为王”为途径,变“输血”为“造血”,协助当地解决好“规范、精准(个体化)、微创、器官功能保护”四个关键问题,医院普外科消化道肿瘤诊疗从外科理念到手术实践都产生了较大进展,实现了由基于经验的外科实践到基于规范的外科实践的转变,由开放手术时代进入到微创手术时代。

援甘手记

年8月20日

术中救急巨脾切除

这是帮扶工作开始的第1天。早晨查房时,一位拟于当日进行胆总管探查术+胆道镜取石术手术的68岁男性患者,主诉发热症状。该患者的术前诊断为梗阻性黄疸、肝内及外胆管结石、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贫血和胆管炎,但在查体时发现该患者脾脏肿大,脾下极已经接近脐部。

汤思哲初步判断,此时贸然进行胆结石手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风险,于是马上查阅患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发现患者体内有尚未拔除的胆道支架,需要取出支架才能完成术后吻合。汤思哲立刻申请组织院内MDT会诊,重新优化手术方案,向家属交代病情,拟于1天后行巨脾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胆道镜取石术+胆道支架取出术+胆肠吻合术。

因患者病史复杂,之前经历过多次手术,合并症和并发症多,身体较弱,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游离脾动、静脉时容易发生血管损伤造成大出血,汤思哲在自身严重高原反应下坚持术中指导,协助术中紧急止血操作,并在切除巨大脾脏后继续指导直至手术成功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胰瘘等并发症。

年8月27日

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南的解读

与“师带徒”培训

结合普外二科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实例,汤思哲为科室开展学术讲座,详细解读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为受援单位论证并引进了肝细胞癌术中射频消融新技术。

在此后帮扶工作中,汤思哲医生结合每个手术病例,都会为科室详细解读胰腺囊性疾病诊治、保留脾脏的胰腺远端切除术、胃癌和结直肠癌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胃癌HER2检测、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手术、可切除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等相关规范和指南,并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培训和实践中,对科室中青年普外科医生开展指导,讲解每个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

年9月2日

首例规则肝脏S5+S6切除术+胆囊切除术

汤思哲医生所帮扶的科室中,收治了一位做过肝包虫病手术的59岁藏族男性,是一位诊断为Ⅱa期的肝癌患者,术前诊断为肝S5、S6段肝细胞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完成规则肝脏S5+S6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医院首例规则肝切除术。术中,汤思哲应受援单位邀请,示教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年9月4日

首例保留脾脏的

顺行胰体尾切除术

科室收治的一位55岁男性藏族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体尾部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长期顽固腹痛,经过多次手术,体质较差且合并症多。术中诊断为慢性胰腺炎、胰腺包裹性坏死,同时发现,由于慢性胰腺炎和坏死,患者的胰腺体尾部与脾静脉广泛粘连和包裹紧密,切除难度较大。

汤思哲以精湛的技术和精细的操作,在保留脾动、静脉和脾脏完整性的同时精准切除病变组织。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恢复良好。医院首次实施保留脾脏的顺行胰体尾切除术。

年9月24日

汤思哲参加医院医院开展的柔性帮扶工作,包含教学查房及学术交流,现场结合病例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对当地医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讲座等。

年10月20日

首次应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

和腹腔镜探查分期

汤思哲为一位术前诊断为胃窦癌的45岁男性患者,开展当地首次腹腔镜探查分期,确认未见腹膜种植转移和肝转移后,开腹完成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淋巴结示踪+远端胃切除术+BillrothⅠ式吻合+胆囊切除术,并在术中为当地医生示教了标准D2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

年10月21日

“送温暖献爱心”

.10.21至.10.27,汤思医院组织的夏河德尔隆寺、合作寺院和多河寺院“送温暖献爱心”义诊活动。义诊活动中为余名僧人进行体检、健康咨询和帮助,为4名胆囊结石僧人进行诊断,建议手术治疗。

年12月3日

首例腹腔镜左半结肠

CME切除术+D3淋巴结清扫

科室收治一名术前诊断为降结肠癌的56岁男性患者。为让当地医生全程感受规范化手术流程,术前,汤思哲指导内镜医师在结肠镜下于肿瘤下极注射纳米碳混悬液进行染色,并提前到手术室确认手术器械,进行准备工作。手术当天,汤思哲第一个进入手术室,全程指导手术体位、手术室设备、手术器械的摆放等,并采用混合入路完成腹腔镜左半结肠CME切除术+D3淋巴结清扫,并在体外进行结肠功能性端端吻合术,并在术中对观摩手术的医生们进行了同步技术讲解和示范。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

年12月30日

首次免疫组化结直肠癌MMR蛋白

表达检测和胃癌HER2检测

医院病理科尚不能开展消化道肿瘤相关的免疫组化检测,无法按照诊疗规范行结直肠肿瘤MMR蛋白表达情况和胃癌HER2检测。汤思哲通过远程会诊联系医院病理科孟斌和臧凤琳主任,申请为胃癌和结肠癌术后患者免费提供免疫组化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及病理学分期,与医院结直肠肿瘤MDT团队孔大陆和李鸿立主任远程会诊制定术后化疗的方案和疗程。其中胃癌HER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是3+,判定为HER2阳性,明确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时,可联合靶向治疗。

......

米海拔践行

“规范、精准、微创和器官功能保护”理念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最冷的时节,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接近尾声,其间汤思哲医生指导和独立完成脾脏、肝胆、胰腺、胃和结直肠手术,涵盖了普外二科全部消化道肿瘤手术,联合放射科援甘专家开展了上腹动态MRI检查新技术等,不但成功填补受援单位的大量手术和技术空白,更成功将医院消化道肿瘤外科治疗带入腹腔镜微创手术时代,完美诠释了医院消化道肿瘤学科一贯倡导的理念——

“范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术中操作、病理学评估以及术后辅助系统性化疗和靶向治疗严格执行诊疗范规和操作指南;

“精准(个体化)”:腹腔镜的高清放大视野能够清晰显露解剖间隙,进行精细的操作和精准的淋巴结清扫,而胃癌和结直肠癌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有利于手术中淋巴结示踪和精准的淋巴结清扫;

“微创”: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患者疼痛,加速术后恢复;

“器官功能保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可以保留脾脏结构和功能、避免切除脾脏的并发症和最大程度改善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现代消化道肿瘤外科理念。

“这次帮扶所带去的理念和实践,医院普外科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衷心希望这些理念和实践能够在医院生根发芽,结成“造福甘南人民”的丰硕成果。”

——汤思哲

提供、审核

医务处

编辑

宣传处朱芸、曹亚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yfzl/12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