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饮食保健 > CANCER头颈部鳞癌唾液检测or

CANCER头颈部鳞癌唾液检测or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编译:刘婧(放瘤娃)南京医院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除能从血浆中获得外,也能从人体其它体液中取得。对于头颈部鳞癌来说,是否有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各解剖部位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手段是否有差别呢?

研究背景

头颈部鳞癌(HNSCCs)是世界第七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约有50万新发病例,仅在美国每年就有以上的患者被诊断为头颈部鳞癌。头颈部鳞癌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原因之一在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流行。头颈部鳞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特别对于HPV阴性的患者而言,最多只有50%。只有少数的靶向治疗对头颈部鳞癌的患者起作用,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癌基因缺乏激活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的进展。头颈部鳞癌中大部分遗传改变,使得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头颈部鳞癌没有可用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肿瘤负荷及对治疗的反应,这些局限性,进一步限制了对这类潜在致命性疾病的治疗发展。

虽然头颈部鳞癌常常依据其组织学进行分类,但其包括人口统计学、危险因素和临床行为的生物学行为,常常因解剖学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在解剖学上,头颈部鳞癌分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包括口腔和舌头)、口咽鳞状细胞癌(包括舌底)、喉癌和下咽癌,由于美国吸烟人群在减少,因此,除了口舌的鳞状细胞癌外,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其他部位的肿瘤发生率在下降。相比之下,口咽鳞状细胞癌(包括舌咽、舌基与扁桃体)的发生率在上升,特别是在年轻男性人群中。这些肿瘤的发生,通常与HPV有关。与HPV感染有关的口咽鳞癌的患者,和与感染无关的患者相比,生存期更长。喉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呈下降趋势,而且,和其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相比,其局部转移受到限制,考虑可能和其解剖部位有关。下咽鳞癌在整个头颈部鳞癌中最不常见,其发病率下降,但预后较差。

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肿瘤中存在的遗传改变,可以用作癌症的生物标志物。相比传统的生物标记物,比如癌胚抗原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遗传改变的优势性体现在其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然而,基于这一理论而开发相应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服务于临床仍然存在挑战,因为在体液中遗传突变体的含量低。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尽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即使在遗传突变体含量很少的情况下,也能检测体液中的遗传突变体。这些技术上的进展有助于检测血浆、粪便、巴氏涂片液、痰液和尿液中改变的DNA序列。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想了解,在不同解剖部位和分期的头颈部鳞癌患者中,究竟何种的遗传突变可以在患者的唾液或血浆中检测到?研究者选择这两种体液的原因是:1.在许多肿瘤,包括头颈部鳞癌中已经证实血浆中含有来自肿瘤的DNA,尽管包括所有晚期患者的头颈部鳞癌研究较少;2.头颈部鳞癌的DNA从肿瘤上皮细胞的基底侧释放到淋巴管或静脉系统,因此可以在这一区间检测到。从另一方面来讲,头颈部鳞癌的DNA主要从细胞顶端释放出来,应该在唾液中检测得到。因此本研究主要进行这些猜想的验证。

方法与结果

为了检测头颈部鳞癌中是否有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的肿瘤特异DNA,研究者从93例头颈部鳞癌患者的唾液和血浆中搜集DNA。搜集的体细胞突变或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统称为肿瘤DNA。当血浆和唾液均被检测后,在47名患者中,有96%的肿瘤DNA被检测到。早期和晚期患者中可检测肿瘤DNA的患者分数分别为%(n=10)和95%(n=37)。按照解剖位置划分,则在口腔、咽喉、喉和下咽分别检测到肿瘤DNA的分数为%(n=15),91%(n=22),%(n=7)以及%(n=3)。口腔鳞癌患者的唾液中,约有%的肿瘤DNA被检测到,而在其他部位的47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唾液中,仅为70%。在血浆中,口腔鳞癌患者的肿瘤DNA,约有80%被检测到,而在其他部位的头颈部鳞癌中,在血浆中检测到的肿瘤DNA约有86%-%。因此,口腔鳞癌,优先从唾液中搜集肿瘤DNA,而其他部位的头颈部鳞癌,则优先从血浆中搜集肿瘤DNA。在临床诊断确实肿瘤复发之前,在术后有3名患者的唾液中发现了肿瘤DNA,而在未复发的5名患者的唾液中,未发现肿瘤DNA。血浆或唾液中的肿瘤DNA可能成为头颈部鳞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讨论

对于头颈部鳞癌来说,目前诊断上的挑战主要是发现早期的疾病、评估治疗的反应以及区别复发和治疗所带来的副反应。虽然现在已经知道所有肿瘤,包括头颈部鳞癌均是由于遗传改变所导致,然而这一认知才开始有意识的应用于临床。在这个原理证明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头颈部鳞癌患者的唾液中,可以检测到肿瘤的DNA,同时,研究者也指出,血浆检测可以成为唾液检测的补充,在研究中同时使用两种检测手段可以使得肿瘤DNA的检测量达到90%。本研究为早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概念及理论基础,此外,对头颈部鳞癌高风险的患者及具有复发风险的患者也适用。这些研究还对头颈部鳞癌治疗后的反应监测,提供了特例。

在本研究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发现。从唾液中提取肿瘤DNA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头颈部鳞癌所在的位置,最灵敏的是在口腔鳞癌当中。46例口腔癌患者不仅可检测到肿瘤DNA,而且唾液中突变型DNA的分数也较高(median,0.65%;interquartilerange,0.17to2.2%;mean,3.46%)。此外,早期的口腔鳞癌中检测到肿瘤DNA的几率更高;有75%的口腔鳞癌患者检测到肿瘤DNA,这部分患者均为早期患者(stageI或II),且唾液中所有的肿瘤DNA均被检测出来。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肿瘤DNA的高检出率证明了该种检测方法的位置优势。

虽然头颈部鳞癌的患者中,若肿瘤位于口腔远端(口咽、喉、咽),仍可在唾液中检测到肿瘤DNA,但检出率低(分别为47%、70%,以及67%),且突变分数(平均,0.%)与口腔鳞癌(0.65%)相比低。解剖位置可能可以解释这部分数据的差异,漱口可能会增加口腔远端鳞癌中肿瘤DNA的可检测性,但是必需设计出可重复的漱口程序。

放瘤娃点评

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不断追求高、精、尖的道路上,我们的确应该偶尔停下脚步,对肿瘤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不仅肿瘤的治疗有「靶」,肿瘤的诊断也有「靶」,在本研究中,这个「靶」就是包括头颈部鳞癌在内的所有肿瘤致病机理均为遗传突变。

参考文献

1.YuxuanWang,SimeonSpringer,CarolynL.Mulvey,etal.DetectionofsomaticmutationsandHPVinthesalivaandplasmaofpatientswith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s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

17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ysbj/12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