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饮食保健 > 考研真题同济口腔综合
考研真题同济口腔综合
白癜风那里治的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年同济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口腔综合(下)
简答题
牙髓
牙震荡因素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牙震荡是牙周膜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牙体组织的缺损。
病因:较轻外力,如在进食时骤然咀嚼硬物所致。
临床表现:伤后患者有伸长不适感,轻微松动和叩痛,龈缘可有少量出血;牙髓活力测试,通常受伤后无反应,在数周或数月后反应开始恢复。
治疗:1-2周内应使患牙休息。必要时降低咬合以减轻患牙的牙合力负担;松动牙应固定;受伤后1,3,6,12个月应定期复查。
牙髓2.牙髓病的分类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在组织病理学上,一般将牙髓状态分为正常牙髓和病变牙髓两种。
对于病变牙髓的分类:
(1)牙髓充血
生理性牙髓充血
病理性牙髓充血
(2)急性牙髓炎
① 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急性局部性浆液性牙髓炎
急性全部性浆液性牙髓炎
② 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急性局部性化脓性牙髓炎
急性全部性化脓性牙髓炎
(3)慢性牙髓炎
①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②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③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4)牙髓坏死与坏疽
(5)牙髓变性
① 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
② 牙髓纤维性变
③ 牙髓网状萎缩
④ 牙髓钙化
(6)牙内吸收
根据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可分为:
(1)可复性牙髓炎
(2)不可复性牙髓炎
① 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② 慢性牙髓炎(包括残髓炎)
③ 逆行性牙髓炎
(3)牙髓坏死
(4)牙髓钙化
① 髓石
② 弥漫性钙化
(5)牙内吸收
口外
3.脉管瘤及畸形分类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最新分类:
(1)血管瘤
(2)脉管畸形:
① 微静脉畸形:包括中线型微静脉畸形与微静脉畸形两类;
② 静脉畸形;
③ 动静脉畸形;
④ 淋巴管畸形;
⑤ 混合畸形:含静脉-淋巴管畸形和静脉-微静脉畸形两型。
口外
4.牙槽突裂手术目的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牙槽突裂是在胚胎发育期由于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障碍所致,可与唇裂伴发。
牙槽突裂手术包括软组织裂隙或瘘口关闭和骨组织移植两部分。多数为软组织修复和植骨同期手术。
其目的是通过植骨使牙槽突恢复骨的连续性和关闭软组织裂隙。
其要求包括:
(1)为裂隙邻近和未萌出的牙提供骨的支持;
(2)封闭口鼻瘘和牙槽突裂;
(3)提供稳固的上颌牙弓;
(4)为支撑唇和鼻底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架;
(5)不妨碍上颌骨发育。
修复
5.RPD基牙要求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基牙的选择对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支持与稳定有重要作用。在设计义齿时,应根据生物学原则和固位与稳定的需要来选择基牙。基牙选择的要求包括:
(1)选择健康牙作基牙:牙冠长短合适、有一定倒凹、牙体牙周组织健康、牙周膜面积大、支持力较强的牙为首选基牙。临床上一般多选用后牙。
(2)患牙经治疗后作基牙:对有牙体、牙髓病但可保留的牙必须经牙体、牙髓治疗后选用;轻度牙周病、经治疗炎症得到控制的天然牙可选作基牙。
(3)选择固位形好的牙作基牙:基牙应具有适宜的固位形态,其倒凹深度不超过1mm,坡度应大于20°;锥形牙、过小牙等牙冠固位形态差的牙一般不宜选作基牙。
(4)基牙数目恰当:基牙数目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以2-4个为宜。
(5)基牙位置合适:首选近缺牙间隙两端的天然牙作基牙;缺牙间隙的一端选用2个牙作基牙时,2个基牙之间愈远愈好;选用多个基牙时,彼此愈分散愈好,使在基牙上的义齿固位体呈面支承状态。
修复
6.固定义齿的组成类型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固定义齿的组成:固位体、桥体、连接体三个部分组成
1.固位体(retainer):是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等,通过连接体与桥体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2.桥体(pontic):即人工牙,是固定桥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3.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部分。方式:固定连接体、活动连接体
固定义齿的类型
1.根据桥体与牙槽嵴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
2.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桥、非金属桥、金属——非金属桥
3.根据固定桥结构不同,可分为双端固定桥、单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复合固定桥
4.其它特殊结构的固定桥:种植体固定桥;固定——可摘联合桥;粘结固定桥
牙周
7.牙菌斑的概念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牙菌斑为粘接在牙面上,并不能被水冲去的细菌斑块。
近年来,牙菌斑生物膜可归纳为口腔内不能被水冲去或者含漱掉的细菌斑块,由基质包裹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互相粘附粘附于牙间,牙面或粘附于修复体表面,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
这种结构相互附着很紧,难以清除,还能抵抗抗生素或者宿主防御功能,使各种细菌发挥不同的致病作用.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基本阶段:一、获得性薄膜的形成二、细菌的粘附和共聚三、菌斑生物膜的成熟
牙周
8.AL与PD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L:附着水平。是指龈沟底或牙周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以附着丧失程度来表示,它较探诊深度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出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具体操作:在测量牙周袋深度后,当探针尖沿牙根面退出时,探寻釉牙骨质界位置,测得釉牙骨质界到龈缘的距离,将袋深度减去该距离即为附着丧失的程度。若两数相减为零或不能探到釉牙骨质界,说明无附着丧失;若牙龈退缩使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则应将两数相加,得出附着丧失的程度。
PD:探诊深度。是指龈缘至袋底的距离。探诊深度与龈下菌斑生物膜和炎症状况密切相关,是决定牙周治疗的重要依据。
口生
9.半不连续复制
10.牙胶原蛋白破坏基质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老课本内容,考查较少。
问答题
牙髓
1.致龋机理“四联因素学说
2.根测仪定长不准的原因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1.致龋机理“四联因素学说
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
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2.口腔环境: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几种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抑菌作用。抗酸作用。抗溶作用。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
3.宿主: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2.根测仪定长不准的原因
临床上根测仪测量不准,主要有两个方面:
1.根管测量仪根管针并未到根尖位置,显示屏却显示已到根尖(过分灵敏,过度显示),其原因有:
(1)根管内血液或渗出液过多甚至溢满髓腔
处理:适当清除,但不可过分干燥.
(2)牙冠表面唾液污染处理:清除并吹干(3)根管内有较多的残髓或髓腔及根管预备后的残留物,根管内有金属充填物处理:清除(根尖孔狭小时有残髓也不影响准确测量)(4)有髓底穿孔,根折,根尖孔未形成而粗大,有较粗大的侧枝根管,有明显的根管形态变异,根管内分杈,位于龈下的残根处理:无法准确测量(5):根管针接触了牙龈或牙齿周围组织处理:根管针避免基础牙龈2.根管针已到根尖较深位置,显示屏却显示较浅位置或不反应〔反应迟钝〕,其原因有:(1)髓腔内极度干燥〔特别是粗大根管〕处理:向根管内滴入极少量生理盐水(2)根管针夹与根管针接触不良,夹或根管针表面有污物处理:清洁或更换(3)口角挂钩有污物,与口角挂钩接触的粘膜部位过分干燥处理:清洁或更换挂钩,湿润粘膜
牙髓
1.致龋机理“四联因素学说
2.定长仪不准的原因
口外
3.髁突骨折治疗原则
4.正颌外科步骤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3.髁突骨折治疗原则
髁突骨折多发生在翼外肌附着下方的髁突颈部,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0%-30%。
治疗原则:(1)大多数髁突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即在手法复位并恢复咬合关系后行颌间固定;对于翼外肌附着上方的高位骨折而无移位者,可不作颌间固定,采用弹性吊颌帽限制下颌运动,保持正常关系即可;有轻度开颌者,可在患侧磨牙区垫上2-3mm厚的橡皮垫,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使下颌支下降,髁突复位,恢复咬合关系,然后撤除橡皮垫,继续颌间固定3周。保守治疗应重视早期开口训练,以防止关节内、外纤维增生,导致关节强直。
(2)对髁突明显向下移位,成角畸形大于45o、下颌支高度明显变短5mm,闭合复位不能获得良好咬合关系、髁突骨折片向颅中窝移位、髁突向外移位并突破关节囊者应视为手术适应症;如髁突被翼外肌拉向前内侧,下颌支向上移位,妨碍寻找向前内移位的髁突,可使用关节间隙撑开器或用巾钳将下颌角向下拉,增大间隙以辅助髁突复位;髁突骨折还可以采用拉力螺钉固定。
4.正颌外科步骤
正颌外科的治疗程序如下:
一.术前正畸治疗
目的:为成功施行正颌外科手术做准备。其矫治原则与一般的正畸治疗不一样。
内容:
(1)排齐牙列,去除牙代偿性倾斜与牙合干扰,释放限制颌骨移动的因素。
(2)拓展牙间间隙,分开牙根,便于骨切开术的顺利进行。
(3)矫正异常牙合曲线,协调上下牙弓宽度。
(4)建立正常稳定的咬合关系,防止术后畸形复发。
二.正颌外科手术
(1)当术前正畸治疗结束后,颌面外科医师应与口腔正畸医师一道对原定手术方案再做一次评估和预测。
(2)术中应尽量保护好软组织血供蒂,以避免牙与颌骨坏死。
(3)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外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专科培训,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4)施行精确的骨切开术是确保正颌手术成功的关键。
(5)需配备颌骨手术动力与坚固内固定系统,这些专用手术设备与器械的妥善配置是顺利完成正颌外科手术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术后正畸与康复治疗
目的:进一步排齐牙列和整平牙弓,关闭牙列间隙;并作牙位及牙合位的精细调整,最终建立起稳定良好的牙合关系,避免或减少术后复发。
时间:以骨组织基本愈合,颌骨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开始。
康复:正颌外科手术多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术后约4~5周即可开始正畸治疗;同时进行恢复颌周肌肉及颞下颌关节功能为目的康复训练。
四.随访观察
(1)术后应定期随访检查牙颌关系出现的变化,主要通过术后正畸矫正;如果出现明显的畸形复发,及时通知外科医生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2)术后正畸治疗一般在6个月内完成。正畸治疗完成后还应仔细观察4~6周,若无复发倾向,再拆除固定矫正器,并制作保持器,稳定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最好定期复查一段时间。
修复
5.全口固位稳定因素
.6牙缺损修复的原则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5.全口固位稳定因素
要获得全口义齿的良好修复效果,义齿必须要有良好的固位与稳定。稳定是指义齿对抗水和转动的力量,防止义齿侧向和前后向脱位。理想的义齿稳定要求周围组织提供抵抗水平脱位的力量。需从排牙、咬合关系、磨光面形态上注意,使其与唇、颊、舌肌功能运动协调。
(1)良好的咬合关系:正常人做正中咬合时,由于上下颌自然牙列牙合面的扣锁作用,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是恒定的且容易重复;全口义齿戴入无牙颌患者口内,上下人工牙列的扣锁关系应符合患者上下颌的位置关系,且存在均匀广泛的接触;如果义齿的咬合关系与患者上下颌的颌位关系不一致,或咬合存在早接触,易造成义齿脱位。
(2)合理的排牙:全口义齿的人工牙列应排在原自然牙列的位置,人工牙不会受到唇颊舌肌的侧向推力,有利于义齿的固位与稳定;牙列缺失后,有的患者舌体变大,义齿需做相应地修整,否则舌体运动将推动义齿向唇颊侧移动、脱位;全口义齿的人工牙应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合适的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上下颌做正中咬合时,牙合面应均匀广泛地接触,前伸、侧牙合运动应达到平衡牙合,才能有利于义齿的稳定。
(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态:为争取获得有利于义齿稳定的肌力和尽量减少不利力量,需制作良好的磨光面形态。一般基托磨光面应呈凹面,唇、颊、舌肌作用在基托上时能对义齿形成夹持力,使义齿更加稳定。
6.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1)正确恢复形态与功能必须正确恢复患牙的轴面形态、邻接关系、外展隙和邻间隙及其咬合关系,修复体的牙体预备应符合美学要求。
(2)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牙体预备应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预备:适当磨除牙体组织,去除病变组织,保护邻牙、软组织、牙髓,预防和减少继发龋,尽量一次完成牙体预备,行暂时冠保护。
(3)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考虑边缘位置、密合度及边缘外形,避免侵害或破坏生物学宽度。
(4)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牙体缺损的患牙,在修复完成后,要求修复体遵循抗力形和固位形的要求,抵抗牙合力不致被破坏或折裂,且不易移位、脱落。
牙周
7.根分叉II度病变的治疗
8.CP与LAgP的区别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7.根分叉II度病变的治疗
II度根分叉病变:在多根牙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叉区内已有骨吸收,但尚未与对侧相通;探针可从水平方向部分进入分叉区内;X线片显示分叉区有局限的牙周膜增宽,或骨质密度有小范围的降低。
根据骨破坏的程度、牙周袋的深度以及有无牙龈退缩等条件,选用如下治疗方法:
(1)促使骨质新生以修复病损:对骨质破坏不太多,根柱较长,牙龈能充分覆盖根分叉开口处的下颌磨牙Ⅱ度病变,可以在翻瓣术清除根面牙石及病变区肉芽组织后,即刻以自体骨或人工骨制品填人分叉区,还可加用屏障性膜,然后将龈瓣复位至原高度,必须完全覆盖根分叉开口处,并严密缝合。此法也可适用于上颌磨牙的颊侧Ⅱ度病变,其目的是获得根分叉处的牙周组织再生,形成新的附着。
(2)暴露分叉区:对于骨质破坏较多,牙龈有部分退缩,术后难以完全覆盖分叉区者,可以做根向复位瓣手术和骨成形术,术后使根分叉区充分暴露,有利于患者控制菌斑。也可行牙成形术,磨除牙颈部牙冠过突处和釉质突起,或在根柱较短的下颌磨牙根分叉处磨除部分牙体组织,以扩大根分叉开口处,称为隧道形成术。但该法应慎用,因使牙本质暴露后容易造成牙齿敏感和根面龋,也可能伤及牙髓。
8.CP与LAgP的区别
慢性牙周炎与侵袭性牙周炎的区别:
(1)优势致病菌:慢性牙周炎是牙龈卟啉单胞菌,后者是伴放线聚集杆菌;
(2)发病年龄:前者发病缓慢,成年后才逐渐发展,后者发病很早,可开始于青春期前后,三十五岁以下的患者居多;
(3)发展进程及菌斑牙石量:前者发展较慢,菌斑、牙石较多,后者病变发展快,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的量少;
口生
9.破骨细胞鉴定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一、细胞形态的观察
破骨细胞胞体大,形态不规则,有短突起,细胞内有多个核,破骨细胞具有噬骨现象。在培养24小时以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破骨细胞侵蚀骨片,在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陷窝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二、高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破骨细胞胞浆呈红色阳性反应,胞核呈阴性。
三、吉姆萨或HE染色
光镜下可见多个核的破骨细胞,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浅,胞质有许多伪足样突起。
四、骨表面形成骨吸收陷窝—噬骨实验
五、降钙素受体检测
破骨细胞膜含有丰富的降钙素受体,对降钙素应答反应呈兰紫色。
以上真题内容,为往届师兄师姐的回忆版,内容可能存在微小差异,仅供参考!
一颗伶牙看到这里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