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饮食保健 > 112乳腺癌细胞中黏蛋白表达特点及作
112乳腺癌细胞中黏蛋白表达特点及作
作者:李晓艳,刘芳芳,付丽(通信作者)
作者单位: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38)
黏蛋白(mucins)是分布于人体各种管腔内表面的高分子质量糖蛋白,对上皮细胞起重要的保护和润滑作用。近年来学者发现黏蛋白参与上皮细胞的分化更新、调节细胞黏附、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等,在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对乳腺癌中不同黏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功能予以综述。
一、黏蛋白的分类
黏蛋白大体上分2类:跨膜黏蛋白(MUC1、MUC3A、MUC3B、MUC4、MUC12、MUC13、MUC15、MUC16、MUC17和MUC20)和分泌黏蛋白(MUC2、MUC5AC、MUC5B、MUC6、MUC7、MUC8和MUC19),各型黏蛋白的结构各异,但均有数目不等的串联重复序列。黏蛋白通常在上皮细胞表面分泌并存在于上皮细胞的极性面,而在肿瘤组织中则呈异常表达。Mukhopadhyay等的研究表明黏蛋白与肿瘤的演进相关,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黏附及侵袭能力。乳腺癌中,MUC1是被研究最多的黏蛋白,新近研究表明其他黏蛋白,包括MUC2、MUC3、MUC4、MUC5AC、MUC5B和MUC6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二、分泌黏蛋白(MUC2、MUC5AC、MUC5B、MUC6)的表达特点及作用
分泌黏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结构与人前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有很高的一致性,人vWF因子可以与基质胶原结合,参与组织细胞炎性改变时炎性细胞的游出与迁移。因此,在病理状态下(细胞癌变时),该型黏蛋白可能通过与基质胶原成分的结合,参与肿瘤细胞的迁移与扩散。正常时,分泌黏蛋白可在组织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胶质凝胶以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成分对黏膜的损伤,对黏膜起保护作用。
MUC2主要在肠道的杯状细胞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中MUC2表达缺失,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且在组织学分级较低的黏液癌中高表达,其阳性率约为81.3%~94.0%。乳腺黏液癌是一种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提示在乳腺黏液癌中MUC2可能作为屏障防止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UC2阳性率约为7.3%~15.0%,通常呈低表达状态,其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因子相关,如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表达及核分级呈正相关,提示MUC2可以做为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潜在指标。同时,在乳腺、卵巢、胰腺以及结肠的黏液癌中MUC2均过表达,提示MUC2可能在不同组织来源的黏液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
MUC5AC主要在呼吸道、胃及子宫颈的上皮细胞表达,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较低,约6.2%~37.0%。Matsukita等的研究表明在乳腺黏液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MUC5AC的表达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且Do等的研究提示MUC5AC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MUC5AC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MUC5B主要在呼吸道、唾液腺、胆囊、子宫颈以及食管黏膜下腺体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在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纤维腺瘤等良性病变、癌旁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性癌中均呈阳性表达,这一表达特点提示在乳腺癌进展的早期阶段即有MUC5B的表达。Cho等的结果表明黏蛋白糖基化抗原是乳腺癌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无论在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中,这种生物学标志物的改变都先于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多数学者认为乳腺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经历了正常细胞、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的发生发展模式。因此,MUC5B可能成为检测早期乳腺癌的潜在指标。Valque等的研究表明MUC5B在体外促进MCF7细胞系的增殖,异体移植小鼠模型也提示MUC5B显著的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提示MUC5B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播散的潜在靶点。
播散到血液及淋巴系统的肿瘤上皮细胞,因其与肿瘤转移及不良预后的潜在相关性而受到了广泛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