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M腹膜弥漫性平滑肌瘤病LPD

M腹膜弥漫性平滑肌瘤病LPD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5.html

腹膜弥漫性平滑肌瘤病一例

患者女,40岁。因“自觉右下腹包块1周”入院。既往史:孕4产2,8年前因子宫肌瘤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体检:盆腹部可扪及大小约17cm×10cm×10cm包块,质地中,无压痛,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CA-:26.5U/ml。

超声检查

子宫前上方见“哑铃”状囊实性不均质肿块,包膜完整,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

MRI检查

双侧附件区见不规则肿块,大小分别约9.25px×5.7cm×9.5cm和10.5cm×10.3cm×5.2cm,内见分隔及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与肠壁分界清晰(图1~3)。

手术及病理

术中见腹膜后多个孤立性实性肿块,无蒂,直径约0.5~11cm不等,表面被覆膜样物。病理:镜下见灰白色肿物由低增生活跃的平滑肌细胞组成,无明显的非典型性和“地图”状坏死,增生的平滑肌纤维中散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并有陈旧性出血(图4)。免疫组织化学:波形细胞(Vim)、结蛋白(Des)、平滑肌蛋白(SMA)均阳性。符合腹膜弥漫性平滑肌瘤病、子宫腺肌病。

讨论

腹膜弥漫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eritonealisdisseminata,LPD)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足例。其特点是好发于育龄期妇女,表现为腹膜腔内多发平滑肌瘤样结节。LPD的组织发生与病因不明,可能与激素失衡、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常有子宫肌瘤手术史,尤其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史。因此部分学者认为LPD是子宫肌瘤的术后并发症。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因盆腹腔包块压迫症状而就诊。

其影像学表现及术中所见酷似腹膜转移癌,误诊率极高。本例患者有子宫肌瘤手术史,且为育龄期妇女,与文献报道一致。

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盆腔多发占位性肿块,其内可见分隔及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与程建敏等描述的局限型LPD相似,而与文献所描述的广泛散在分布于腹膜腔的结节有所不同。

本例镜下于增生的平滑肌纤维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提示LPD合并子宫腺肌瘤。说明LPD与蜕膜细胞关系密切,可能是腹膜下间质细胞化生转化而形成。

LPD需与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及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相鉴别。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可转移至实性器官如肺,表现为肺部结节,病理及组织形态为平滑肌组织;而LPD则弥漫分布于腹膜腔,一般不会转移到其他器官,而且常伴有性激素水平增高。

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病变不被覆间皮组织,多呈浸润式生长而形成粘连,可找到原发肿瘤,常伴有腹腔积液等恶病质表现,可与LPD鉴别。

LPD的愈后良好,一般无需放化疗。但也有极少数病例恶变,所以术后随访复查非常必要。

作者:李振宇广州医院影像诊断科

杂志:临床放射学

图书推荐往期精彩

丨点击丨→新乡医学影像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申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bzcs/1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