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病种常识 > 论肿道麻脂质过氧化与肿瘤免疫

论肿道麻脂质过氧化与肿瘤免疫



编译王惠惠;审校:缪长虹

脂质过氧化反应是指在氧自由基诱发下发生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系列自由基反应,是氧自由基诱导的主要有害变化之一。脂质过氧化可通过其在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中的作用及相关的免疫调节影响肿瘤的进展和病理过程。多项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加合物特性,脂质过氧化加合物可产生抗癌或致癌作用。此外,脂质过氧化加合物还能调控免疫应答,从而促进或抑制肿瘤进展。年C.Martín-Sierra等学者在《Redox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Lipoxidationandcancerimmunity》的综述,阐述了脂质过氧化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1.概述

氧化应激通常与活性氧(ROS)的增加或抗氧化防御的减少有关,促进高活性醛形成。这些亲电子活性醛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过程。脂质过氧化产物可以累积并修饰蛋白质,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或调控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如脂质氧化产物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功能或免疫应答直接影响肿瘤进展(图1)。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脂质过氧化及其对肿瘤病理生理的影响的最新进展,并重点介绍肿瘤进展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对肿瘤和免疫细胞的作用。

图1:脂质过氧化加合物的形成及其对肿瘤进展的可能影响。

2.脂质过氧化加合物的产生及其与病理生理学的相关性

不饱和脂肪酸是氧自由基的主要目标,导致初级过氧化产物的形成。这些氧化的脂质可以分解形成二次过氧化产物(羰基衍生物),并通过羰基(亲电子试剂)与氨基和巯基(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进行反应,导致脂质-蛋白质加合物或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形成(图1)。此外,脂质过氧化还取决于脂质氧化产物的形成速率与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或醛酮还原酶(AKR))的解毒速率的平衡。

脂质过氧化的重要性及其与病理生理的相关性已得到广泛研究。事实上,蛋白质加合物(如HNE-蛋白质加合物)可用作各种病理条件下炎症/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的生物标志物。脂质过氧化产物及其加合物的积累涉及衰老以及肝脏、肾脏、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相关多种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及其他氧化应激相关病症。此外,脂质过氧化与慢性退行性疾病如肿瘤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3.肿瘤中的脂质过氧化:对肿瘤及免疫细胞的影响

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对肿瘤形成和肿瘤治疗至关重要。脂质过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反应性羰基产物包括丙二醛(MDA)、丙烯醛(ACR)、4-羟基-己烯醛(4-HHE)和4-羟基-2-壬烯醛(HNE)。事实上,HNE与蛋白质的较高反应性表明:HNE可能通过调节参与DNA修复的蛋白质而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癌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和亲电子脂质过氧化产物(如HNE),在诱导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停滞、分化和细胞凋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对脂质氧化产物较为敏感,通过调控生长调节因子和相关信号分子影响肿瘤进展的重要过程,如增殖、分化和凋亡。但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脂质过氧化加合物的产生存在差异。例如,在肝癌细胞中,大多数HNE转化为HNE-GSH缀合物,其快速且有效地从细胞中输出。而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神经胶质瘤中,HNE-蛋白质加合物可在有丝分裂、坏死和凋亡细胞中被检测到,并与恶性程度增加有关。

在不同肿瘤中观察到的脂质过氧化加合物形成差异可以解释为:a)不同肿瘤细胞中脂质的膜组成不同,以及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比率不同,这决定了脂质过氧化产物形成倾向不同;b)一些肿瘤细胞中解毒酶和抗氧化蛋白的高表达,导致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更有效和快速代谢;c)一些脂质过氧化产物通过抗氧化反应元件作用(ARE)触发关键代谢酶(如GST)的表达,从而影响Keap1–Nrf2–ARE通路;d)局部形成和e)靶向蛋白质或酶加合到亲电子脂质上。

3.1肿瘤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的变化

如上所述,不同肿瘤类型与细胞类型中氧化应激水平及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也有差异。在大鼠肝癌模型中观察到代谢有毒醛的酶活性增加,从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毒性作用,这可能是肝肿瘤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较正常细胞低的原因之一。

蛋白酶由于它们代谢亲电子脂质的能力而涉及肿瘤抗性,同时也是脂质过氧化的靶标。催化酮和醛还原的AKR或GST酶与药物的解毒作用有关。AKR家族成员AKR1B10在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除参与化疗耐药外,还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形成。该蛋白是脂质过氧化的选择性靶标,能被A类环戊烯酮前列腺素(cyPG)所抑制,研究表明在A肺癌细胞中,低浓度的前列腺素A1(PGA1)可增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多柔比星的细胞内积聚和G2/M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由于它们的亲电子性质,cyPG可以通过GSTs作用与GSH形成Michael加合物。同时发现HNE加合物能够结合GST,而GSTP1-1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肿瘤化学抗性酶,可以被各种亲电子脂质共价结合,包括PGA1和PGA2,导致其失活。因此,GSTP1-1的脂质过氧化可能有助于克服解决肿瘤细胞对化疗或放射的抵抗。

另一方面,在肾脏和结肠癌细胞及星形细胞和室管膜神经胶质肿瘤也发现脂质过氧化加合物,其中肿瘤细胞HNE阳性率与恶性程度增加正相关。研究者总结了HNE-蛋白质加合物在不同肿瘤中的作用,如人类表皮样癌,白血病细胞,腺癌,人肺泡基底上皮细胞,乳腺癌细胞或结肠癌细胞(图2),发现内源性和外源性HNE都能与多种蛋白质(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α-烯醇酶,肽基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A1(Pin1),肝激酶B1(LKB1),IB激酶(IKK),或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反应产生脂质过氧化加合物,从而影响肿瘤进展,如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及转移能力或抗增殖作用抑制肿瘤;或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形成(图2)。此外有研究表明,肾脏和结肠癌组织中HNE蛋白加合物的形成与肾癌和结肠癌的生长和进展有关。

图2:HNE-蛋白质加合物对不同蛋白质和不同肿瘤细胞的可能影响。

3.2脂质过氧化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慢性炎症通过诱导氧化/亚硝化应激,加速脂质过氧化进程,导致脂质过氧化形成。据估计,慢性感染和炎症相关肿瘤占全球肿瘤总数的四分之一。ROS,活性氮类(RN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可调节信号转导分子和蛋白质,如核转录因子NF-κB或应激反应酶iNOS和COX-2的功能,参与炎症和肿瘤形成。此外,有研究表明蛋白质的非酶促氧化修饰,包括脂质过氧化,使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并导致产生抗氧化修饰蛋白的抗体。

实际上,醛类在炎症信号传导中发挥双重作用,主要取决于其浓度水平。在低浓度时,HNE激活PKCβ信号传导,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和分泌CCL2(MCP-1)。而高浓度的活性醛,如HNE或ACR,通过对蛋白酶体的直接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活化,或通过抑制IκB的磷酸化的及随后的蛋白水解酶,或由cyPG影响IκB激酶醛基化改变。此外,cyPG可以直接修饰NFκB亚基p65和p50,通过阻断其与DNA的结合抑制NFκB活化(图3)。此外,研究表明15d-PGJ2依赖于NF-κB的抑制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另一项研究显示:15d-PGJ2通过调节淋巴管中的巨噬细胞和白细胞调控促炎和抗炎因子的平衡。NF-κB活化促进了肿瘤部位的促炎因子的积累,形成促肿瘤生成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的抑制,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有关,从而促进肿瘤进展与远处转移。

研究表明PPAR-α配体和PPAR-γ配体(15d-PGJ2)抑制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分化,而HNE能单独诱导HL-60细胞分化,增强15dPGJ2诱导的单核细胞分化。此外,HNE处理显著抑制U(人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并促进PPAR-γ配体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此外,HNE可以在TLR4肽的细胞外结构域中与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加合物,抑制其活化。因此,与HNE形成脂质过氧化加合物可以调节TLR4的活化,促进免疫应答。

有研究发现MDA加合小鼠血清白蛋白(MSA)和HNE-MSA都能促进CD4+T细胞增殖,因此脂质过氧化加合物可能是CD4+T细胞活化的免疫触发因素。此外,通过流式细胞仪和ELISA分析来自三氯乙烯处理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发现脂质过氧化衍生的醛可促进Th1的分化。

图3:脂质过氧化加合物介导的NFκB抑制作用。

单核细胞方面,研究发现合成的MDA-Lys,通过诱导炎症途径促进单核细胞活化和血管并发症。MDA-Lys促进了NF-κB依赖性基因的表达,如MCP-1、iNOS、RAGE、IP-10、CCR-2、IL-6、IL-8和COX-2,这些基因均与单核细胞活化有关。抗体阵列分析揭示MDA-Lys可以上调趋化因子,TNFSF14和CCL18表达,诱导单核细胞活化、粘附和迁移关键因子,如MCP-1、CCL11、IL-6、IL8、β1-和β2-整联蛋白及COX-2表达。

中性粒细胞是介导细胞免疫反应的关键成分,涉及细胞粘附,迁移,吞噬作用和吞噬代谢物的降解和转换。质谱分析表明,HNE的脂质过氧化加合物的形成与参与中性粒细胞氧化爆发、吞噬作用、氧化还原稳态和葡萄糖代谢的关键途径的蛋白质有关,这表明HNE诱导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多效机制。

免疫系统的调节对于确定肿瘤进展至关重要。因此,脂质过氧化产物可通过影响免疫组分和调节免疫应答而在肿瘤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论肿道麻”点评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脂质过氧化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脂质过氧化产物在肿瘤病理学中的作用非常复杂。有研究认为,脂质过氧化产物对肿瘤细胞有毒性作用,并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脂质过氧化产物通过其在肿瘤细胞中及免疫组分的相互作用,在肿瘤形成和宿主防御肿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脂质过氧化在肿瘤生成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至关重要,尤其是促氧化抗癌剂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以获得更有效的抗肿瘤作用。

(编译王惠惠;审校:缪长虹)

参考文献:Martín-SierraC,LaranjeiraP,DominguesMR,PaivaA.Lipoxidationandcancerimmunity.RedoxBiol.Jan11:.doi:10./j.redox...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论肿道麻”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1.热量限制与抗肿瘤治疗

2.围术期输血对炎症反应、免疫抑制、肿瘤复发的影响

3.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结束,也是新挑战的开始

4.靶向COX-2:NSAIDs与肿瘤的预防

5.围术期短期应用COX2抑制剂会影响肿瘤免疫吗?

6.减瘤手术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围术期管理

7.短期限制饮食对手术应激和化疗的保护作用

8.谨小慎微,静脉麻醉药对肿瘤手术预后的影响

9.阿片类药物与免疫系统——是敌是友?

10.吸入麻醉药:肿瘤转移复发的又一危险因素?

11.静、吸麻醉与肿瘤微环境

12.围术期管理与肿瘤相关认知功能损伤

13.β受体阻滞剂,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14.区域阻滞麻醉和局麻药对肿瘤进展的影响

15.巨噬细胞与肿瘤靶向治疗

16.新辅助化疗是否对术中肌松药产生影响?

17.长期应激会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并降低生存率吗?

18.“生死攸关”的钙离子如何作用于肿瘤细胞?

19.术后镇痛与免疫

20.癌痛治疗的新选择----第四阶梯疗法

21.嗜铬细胞瘤对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影响

22.趋化因子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治疗中重要吗?

23.对鸡蛋、大豆、花生过敏者是否对丙泊酚也过敏

24.术后多模式镇痛之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和技术

25.标准化管理与精准医疗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26.乳腺癌术中椎旁阻滞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27.α9α10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非阿片类止痛药的新靶点?

28.QX-通过选择性抑制传入神经上TRPV亚家族1的表达降低骨癌痛

29.代谢与肿瘤微环境

30.炎症或肿瘤条件下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代谢的异同

31.围手术期的表观遗传学

32.围术期体温调节与热平衡

33.论肿道麻之国庆中秋寄语

34.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线粒体活性氧

35.脊柱手术术中脑氧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36.代谢和免疫反应与肿瘤的关联

37.细胞外囊泡在肿瘤恶性进程中的作用

38.结肠癌术后早期内皮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39.抗肿瘤免疫的代谢重组

40.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胆固醇也有好的一面

4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术中变化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42.氯胺酮:在细胞和亚细胞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43.诱导前血压与术前评估血压之间的关系

44.确诊结直肠癌后服用NSAIDs还来得及吗?

45.线粒体代谢:肿瘤进展的阴与阳

46.麻醉和镇痛方式的选择对行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

47.阿片类药物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从基础到临床

48.靶向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腺苷治疗肿瘤

49.围术期事件对肿瘤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

50.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51.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血管内皮细胞代谢

52.免疫调节剂:胞外核苷和核苷酸

53.肿瘤细胞中蛋白合成、能量代谢和自噬的交互作用

54.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交互作用

55.肿瘤患者术后NK细胞功能失调

56.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肿瘤手术患者有益还是有害?

57.手术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对免疫抑制和肿瘤复发影响

58.饮食,微生物群及肿瘤间的相互关系

59.围术期使用COX-2和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转移指标

60.靶向调控自噬进行肿瘤治疗

61.小鼠模型中右旋美托咪定促进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的转移

62.脓毒症促进围手术期肿瘤转移的小鼠模型研究

63.致癌通路对于抗肿瘤免疫应答逃逸的影响

64.丙泊酚和七氟醚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肿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65.手术应激与结直肠肿瘤转移: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

66.缺氧和酸中毒:免疫抑制因素及治疗靶点

67.肿瘤糖基化可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免疫检查点

68.线粒体乙酰化:蛋白组学,sirtuins去乙酰化酶,以及对代谢和疾病的影响

69.肿瘤抑制因子PTEN的功能和调控

70.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71.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代谢变化及相互影响

72.肿瘤干细胞的代谢特征:脂质代谢的新兴作用

73.免疫检查点的前世今生

74.食管癌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

75.围术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对肿瘤相关循环参数的影响

76.乳腺癌中的脂肪细胞生物学:从沉默的旁观者到积极的参与者

77.根据患者体重指数术中应用酮咯酸对减少乳腺癌复发的潜在益处

78.围术期体重指数与体重减轻对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79.自噬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80.麻醉方法对原发性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影响——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

81.吸入麻醉药与静脉麻醉药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一项回顾性倾向匹配分析

82.异氟烷对小鼠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呈性别特异性和免疫依赖性

83.NF-κB、炎症、免疫和肿瘤

84.利多卡因对七氟醚或氯胺酮麻醉小鼠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转移的影响

85.Warburg效应如何维持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耐药性?

86.白介素6:脂肪细胞—乳腺癌细胞相互作用中的“多面手”

87.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

88.κ-阿片受体的下调可预示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89.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90.肿瘤细胞的“清道夫-分解”策略

91.Hippo通路在细胞和机体代谢中的关键作用

92.葡萄糖通过调节AMPK介导的TET2磷酸化揭示了糖尿病与肿瘤的内在联系

93.肿瘤微环境中的Notch通路

94.靶向新生抗原的肿瘤免疫疗法

95.线粒体钙离子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96.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晚期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

97.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好

98.炎性肿瘤微环境、肿瘤异质性和肿瘤转移的驱动机制

99.阻断免疫检查点的肿瘤免疫治疗

.肥胖与胃肠道肿瘤:脂肪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关系

.利多卡因在手术中抗肿瘤转移与保护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

代谢酶和代谢物调节基因表达

.肿瘤基因组学中液体活检的现状与展望

.丙泊酚对乳腺癌细胞、患者免疫系统及预后的影响

.围术期硬膜外阻滞对接受初次减瘤手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肿瘤代谢改变在免疫治疗抵抗中的作用

.IL-6细胞因子家族在炎症性疾病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介导乳腺癌,肺癌和胃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特征

.CARNK细胞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人类干细胞源性NK细胞的兴起

.术前一晚禁食是太长了还是太短了?——基础科研如何指导围术期饮食策略来提高术后患者的转归

.中性粒细胞捕获网(NETs)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促进乳腺癌转移

.利多卡因抑制细胞骨架重构和人乳腺癌细胞迁移

.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的天然免疫及其治疗

.细胞代谢改变驱动固有免疫记忆的产生

.上皮-间质转化及其对肿瘤影响的新见解

.限制饮食、抗应激性和肿瘤治疗之间的相关性

.AMPK:代谢及线粒体稳态的“守护者”

.预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比值

FINDME:

《古麻今醉网》传播最全面、最新颖、最权威的围术期医学知识,已成为华人麻醉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之一。

招商

您的精彩由我们展示

《古麻今醉网》主要开设了、、、、、、、、、等栏目。医院、医药企业、学会在合法、合规、内容可靠的前提下提供广告合作、视频直播、专栏冠名等多项服务,如果您有需要,欢迎联系我们!

城市合伙人

火热召集中

联系

-

潘老师:

“您的鼓励是对原创最大的支持!”

目前已+麻醉同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bzcs/1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