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淋巴管瘤 > 患病危害 > 儿童白瞳症
儿童白瞳症
瞳孔区失去了正常的黑色而呈现白色的病态。患者不能注视目标或不能追随物体运动,严重影响其视力发育。常见于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炎症性疾病等。多是由患者的家长发现,一但发现应该马上找专业眼科医生进行检查。
晶状体,玻璃体及后极部白色或灰白色组织或肿块反射光线皆可使瞳孔区呈白色,外观即白瞳症,俗称猫眼。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Coats病,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转移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都会引起白瞳症。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发生在眼底视网膜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眼肿瘤中占第一位,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常为单眼,也有双眼发病。该病与遗传有关,也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因素有关。该病一般分4期,即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转移期。在眼内期时,瞳孔里出现白瞳症,瞳孔区在暗处出现白光或黄光,称为“黑朦性猫眼”,这种肿瘤恶性程度很高,它迅速增长,很快导致眼压增高而进入青光眼期,此时眼球胀痛伴同侧头痛,患孩烦躁不安,由于婴幼儿眼球壁甚薄,在眼压增高的情况下,眼球膨大,继而穿破眼球壁,向外扩展蔓延进入眼外期,最后经血管或淋巴管向全身转移(即转移期)而死亡。救治的措施是早期发现,及时采取光凝、冷凝、放疗、化疗,以及摘除眼球等措施。
视网膜母细胞瘤按肿瘤的发展过程分为:①眼内生长期:②青光眼期;③眼外蔓延期;④转移期。
眼内生长期
因肿瘤发生部位而异,假如肿瘤从前部开始,而且增长缓慢,可要相当长时期内保留一定视力。反之,从眼后极部开始的肿瘤,往往早期引起视力减退而导致眼球偏斜,故对小儿眼球偏斜不忽视与轻视。如果视网膜完全脱离,或肿块充满眼球内,可致视功能丧失。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上有圆形结节隆起,呈黄白色,境界清晰,肿块上有新血管或出血。
青光眼期
眼内肿块增大并向前后发展,特别景物到脉络膜及前房角,常使眼压急剧增高,呈急性闭角膜型青光眼状态。由于婴幼儿眼球壁富于弹性,在高眼压下形成所谓牛眼,巩膜葡萄肿。高度膨大突出的眼球容易发生角膜溃疡,晶体体向玻璃体或前房脱位。患儿眼痛、头痛、哭闹不安。
眼外蔓延期
此期肿瘤可沿视神经向球后发展。①肿瘤侵入视神经多是直接蔓延的结果;②少数病例,肿瘤细胞经秦氏血管环再经神经鞘,沿蛛网膜下腔及软脑膜进入球后视神经,然后进入颅腔,侵入脑组织;③经过巩膜导水管离开眼球,进入眼眶,在球后及眶内迅速增大,而引起眼球突出。亦可向前突破角膜巩膜向外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肿块嵌顿于睑裂中。
全身转移
沿血液及淋巴向全身转移。据统计受累器官中,脑及脑膜占第一位,颅肌次之,再次为淋巴结及长骨,腹部器官以肝最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