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大叶枣 > 大叶枣做法 > 河清岸绿美如画景观河道人人夸记东大街
河清岸绿美如画景观河道人人夸记东大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现在的河水比以前清了,河道环境美了,是我们村民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好去处……近日,经过改造后东大街道太平河河道绿化项目周边绿意盎然,盛开的格桑花随风摇曳,吸引了周边众多村民前去观赏。东大街道太平河河道绿化项目,是高新区为加快推进灵沼街道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的十个一工程中环境分项项目之一。非常感谢高新区的帮助,为项目早日建成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全程参与该项目建设的街道经发办主任杜永强表示,托管后在高新区的支持下,项目今年4月底竣工,切实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实惠。高新区倾力支持河道改造快速推进太平河坐落于东大辖区西南方,途经街道郭南村、郭北村、太平河村,全长米。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河道沿线倾倒生活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河堤沿岸垃圾堆积,严重阻碍了河道行洪,污染了河道水质。去年托管后,高新区及时指导街道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多次就太平河河道提升改造等工作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杜永强介绍说,在高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多部门和街办密切配合,为太平河河道提升改造工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据介绍,工作推进中,高新区农水局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及时对该河道提升改造进行业务指导,促进了河道改造平稳有序开展;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在垃圾清运工作中主要协调垃圾清运路线审批、车队组织等工作,确保了河道垃圾第一时间清运完毕,加速了工程进度。还有高新区规划、环保等多部门的倾力支持,让工程建设迈入快车道。经过高新区指导帮扶,街道深刻理解了十个一工程的内涵,明确了加快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使太平河水质及时得到了改善,如期完成了项目建设。杜永强说,高新区托管为辖区群众带来了诸多利好,不仅改变了河道的面貌,还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据悉,在高新区和东大街道共同努力下,太平河河道改造项目快速推进。今年4月底,该河道沿线的垃圾清理清运完毕,同时覆盖了方的河道覆土量,栽植了棵栾树、柳树、樱花树、国槐、大叶女贞等树木,播种了公斤草籽、复绿面积约60亩。同时,辖区群众也认识到向河道等区域乱倒垃圾的危害性,形成了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生态河道的良好风尚,使得太平河水环境治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杜永强说:高新区是大西安建设的排头兵,通过太平河河道绿化项目建设,的确让街道干部群众充分感受到了高新区的担当和责任,看到了首善区建设给辖区带来的巨大变化。街道将积极借鉴太平河河道绿化项目提升改造经验,力争打造更多类似项目,造福辖区群众。综合功能凸显满足群众多种需求如今,经过改造后的东大街道太平河河水清澈,鱼翔浅底,河道两边的绿植茁壮成长,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数十亩格桑花海花期正盛,让休闲娱乐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赞不绝口。这种平常只能在城里见到的景象,没想到能在街道看到,确实让人惊喜。近日,西安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年他路过该河道时,还是垃圾成堆,气味难闻,没想到今年该河道发生了巨大变化,还是高新区托管作用大,让昔日旧河道焕发了新容颜。与王先生持相同观点的人数还有不少,大家均对高新区支持改造的河道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高新区大手笔打造的惠民项目极符高新特色,既改造了河道、改善了水质、美化了环境,还提升了项目的综合功能,让当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去年托管后,高新区坚持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招商资源和最大的政绩,不断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十个一工程、持续推进东大街道太平河河道绿化等项目建设,让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落到实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短。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紧紧围绕高新区建设洁净、美丽、幸福乡村的目标,按照高新区要求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净化了河道水质、美化了河道环境。杜永强说,尤为关键的是,在高新区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河道提升改造得以快速完成、河道综合功能得到持续提升,基本满足了群众的休闲、娱乐、健身、观光等多种需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据悉,在高新区相关部门支持下,东大街道在太平河河道绿化项目建成后,持续对河道周边的道路、基础设施等进行完善,为群众在此活动提供了坚强保障。下一步,高新区还将继续支持街道在河道周边修建相应的公厕,并将打造一个多平方米的城市运动公园,配齐相应的设施,让河道的综合功能更加完善,给周边群众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场所,让他们进一步畅享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首善区建设成果。杜永强表示,从项目计划实施到竣工建成,仅花了几个月时间。从中,让他们进一步见识了高新效率和高新速度。他坚信,在高新区大力支持和街道紧密配合下,不久的将来,一个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的综合服务场所将呈现到街道群众的面前,让大家受益。(本刊记者张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