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大叶枣 > 大叶枣成分 > 高端媒体看永年中新网连续关注我区这些

高端媒体看永年中新网连续关注我区这些



<

01河北永年“直播带岗”牵起就业“红线”

“我拿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即将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啦!”5日上午,河北省邯郸技术学院届毕业生赵娜更新了她的朋友圈动态。

7月份,邯郸永年区充分发挥“线上云聘”与“线下直聘”无缝衔接优势,积极对接各个企业,通过官方账号、直播平台联动直播,牵起“应聘”和“招工”供需服务“红线”,让好岗位触“屏”可及。

据永年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杨燕介绍,“直播带岗”招聘方式受“直播带货”启发,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受众范围更广,带“岗”主播会介绍推荐就业岗位信息,还提供各类人社政策解读、实时在线答疑解惑等便利服务,并邀请企业负责人进入直播间介绍企业情况、具体岗位信息、薪酬待遇等,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可在线匹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我介绍了企业情况,回答了一些实时的问题。这种直播的方式,能够帮助广大的毕业生们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我们也可以求得更适合的专业人才。”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闫信峰说。

为确保直播招聘取得实效,永年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邀请河北工程大学、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等四家院校相关负责人,提前深入重点企业进行“探岗”。同时,双向征集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及企业用工的岗位需求,通过“量身定制”确保人才“靶向”匹配。

“招聘会后,我们将持续做好搭线服务、跟踪问效等工作,促成协议双方尽快签订正式用工合同。”杨燕说,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把大学生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线上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开展“企业现场直播带岗”“云端送岗”等更新更实的举措,让双方能够更直观和高效地了解,实现人岗匹配。

据悉,本次“直播带岗”活动共吸引了18家本地优质企业参与,提供余个工作岗位,初步达成就业协议余人,平台访问量18万余人次。(完)

02生态修复助力邯郸永年滏阳河畔全面发展

行走在邯郸永年滏阳河畔,禽鸟翔集,碧空如洗,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绿草如茵,绿树成行,金黄的油葵欣欣向荣……如此盛夏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停留、赏景拍照。

滏阳河是邯郸的母亲河,在永年境内全长31公里。近年来,永年实施了滏阳河生态修复工程,滏阳河全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两岸沿河群众带来了交通便利,也成为人们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从前河道两侧杂草丛生、河水污浊、河堤都是土路。现在,水清了,岸绿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居住在滏阳河岸的永年区广府镇南桥村村民刘春江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在滏阳河修复过程中,永年因地制宜,围绕“河清、水畅、岸绿、景美”总体思路,合理规划防汛通道和旅游步道,丰富沿线生态景观,种植树木3.7万棵,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达到“路成林成,应绿尽绿”的目标。目前,河道清淤扩挖全部完成,全长34.7公里的堤顶路已全面硬化通车,道路两旁的垂柳、大叶女贞、金枝槐已全部完成栽种。

滏阳河永年段恰好与广府古城、弘济古桥相融相依。永年在高标准打造滏阳河的同时,把生态修复工程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围绕水、城、桥,统筹规划、一体打造,将滏阳河沿线古城文化、田园风光、湿地景观等相融合,形成水绕城走、水桥相映的滏阳河休闲旅游带。

坐落在滏阳河永年段的南桥枢纽,是滏阳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的重要节点,据永年区水利局工作人员张斌介绍:“南桥枢纽建成后可以分流滏阳河洪水,有效降低莲花口的泄洪压力及滏阳河左堤的扒堤风险,同时也能实现滏阳河至永年洼的非汛期游船通行使用。”

滏阳河沿线是永年区拱棚叶菜种植基地,历来有种植设施蔬菜的传统,在西河庄乡、张西堡镇、广府镇等乡镇80余个村,以中小拱棚叶菜种植为主,种植有生菜、菠菜、甘蓝等70多个品种。

“过去菜种好了卖不出去,现在大堤上有了油漆路,收菜的车多了,蔬菜种植园也有了游客。”居住在滏阳河岸的永年区西河庄乡顾小营一村村民顾清臣说道。

得益于滏阳河的全线治理,滏阳河的现代农业园区多了起来。从广府镇南桥至西河庄乡余家寨村,永年区共计划建设16个生态农业节点,形成了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生态环保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水清了,岸绿了,周边的环境好了,游玩的人也多了。永年实施滏阳河生态修复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发展。

03河北永年“荒地生金”富农家

4日上午,记者走进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西阳城乡西辛庄村南的一个果园内,只见红的桃、绿的瓜……各色果实挂满枝头,游客或驻足品尝或游走采摘。

昔日沙荒地,今日果飘香。在永年,利用荒地荒滩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荒地增绿、果树生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据果园负责人郭心诗介绍,几年前果园还是满地碎石杂草。郭心诗承包下来后,修建供水设施,引进果树品种,对果树进行精细化管理。如今果园里果树品种达6、7个,果园种植面积扩建到余亩,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坡披上了绿装。

“除了游客采摘,还会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销售,年收入在十几万元。”郭心诗说。

同样因开发荒地受益的还有西阳城乡邓底村樱桃滩的负责人崔现民。樱桃滩以前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滩,年,崔现民开始在百余亩的荒滩地上垫土、建机井,栽种了上万株樱桃树苗。年樱桃树开始挂果。

在刚刚过去的樱桃采摘期,崔现民每天要接待百余人,游客除本地人外,还有从邢台、肥乡、武安等地过来的,老崔也凭借开发荒地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永年区做好荒滩荒地文章,培育了一批乡村振兴产业高地,比如西阳城乡果蔬产业示范带、永合会镇核桃种植基地、刘汉乡北榆林村冬桃种植示范点等,让荒废土地焕发出新生机。

“通过发展荒地经济,不但使荒废土地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带动了村民增收。”永年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市场信息科科长赵伟桥说。

稿件:区融媒体中心

图片:区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中新网连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kpw.com/bytx/14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